第三百三十六章 传播(3/5)
下,整个农业学府组织内的编辑部开始高效的转动起来。
一个晚上时间除了需要送到长安去的那一份棋谱以外,其他棋谱内容则直接刊印成十张报纸,然后通过航运组织,在整个运河开始运输这些棋谱内容。
说实话,别看报业这种东西简单,但想要整个报业体系运转起来,那真是非常需要相当强的基层组织力。
别得不说,单是报纸在转运过程中的验收工作,至少要识字的人过来吧。
而李泰就是有意识的想要看一看,自己从当初布局,到现在建立起来的津口,能不能把这些围棋的报纸给发放下去,能不能完成从顶层到基层信息传达的畅通。
说实话,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都会出现损失,这是哪怕到了现代都还没有办法解决的。
唯一庆幸的是,现代因为有着各种的通讯工具,让顶层到基层的信息传达能够精准迅捷,从而减少了行政成本。
这就是报纸的最大利益,它能够成为顶层的喉舌,让顶层对下层信息的传达通透。
而洛水之弈,以及这次发放洛水之弈的报纸,便是李泰的一次尝试。
毕竟自己的农学社的《农地人才之友》都已经办了好几年了,自半月刊都积累了百来份。
至少在人才储备上,自己是绝对足够办报纸了,而且农业学府的学生也毕业了好些了。
万事开头难,对比起以后报纸行业办理起来然后夭折,还不如通过这次的洛水之弈,清楚知道,一份报纸从洛阳发放到天津与余杭的时差,基本上只要相差在一周之内,那报纸自己也就能弄起来。
而且,随着津口的饱和,洛阳学府的建立,现在自己需要弄出更多岗位,让农业学府毕业的学子加入其中。
津口农业学府学员,完全能负责阅读报纸上的信息来传授百姓相应知识。
有了报纸,那才有了进一步对底层百姓开智扫盲的可能,否则在这时代,想要实现扫盲,那真是做梦啊!
当然,李泰对报纸的想法,到底只是一个初步的设想而已。
至于具体效果,还是要等到洛水之弈的效果出来,看看洛水之弈能争取到多少流量再说。
基本一个晚上的时间,这洛水之弈的棋谱便在陈楷的红着眼睛的监督中刊印出来。
洛阳城里面几乎是第二天就开始贩卖,一文钱五张报纸,正反两面详细记录昨天十番棋的情况,哪怕没买到票,亲眼去看这次比赛的人,至少通过这报纸也能看到棋手的对弈。
更重要得是,这些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