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策马豫州(1/5)
另一边,豫州。
王政纵马奔驰在宽阔的原野上边,远近山林郁郁。
奔腾的骏马践踏在草地上,带起黑色的泥土,和熙的暖风迎面吹来,他索性敞开了衣襟,任暖风吹打在他的胸膛。在下邳的深宅大院中待的久了,投身广阔无边的自然世界里边,将那繁琐的政务抛到脑后,这一刻只有速度和风声,着实感觉到十分舒畅。
这已是他来到豫州的第八日了。
便在昨天,天军已攻陷了汝南郡北面的宜禄城,整个攻城的过程几乎没费什么吹灰之力,不仅王政未曾上阵,甚至连天诛营都没有动用。
这一次的先锋,正是在菟裘山归降王政的河北四庭柱之一的高览。
因为并没有收到高览的入队申请,在泰山时,其实王政有一瞬间是动过念头的,直接就地坑杀高览和其部属,干净利落,一了百了。
虽然放火烧山之后守军已死伤大半,但当时的高览还有近千人的本部兵马,对于当时也只带了三千余人的王政而言,若是对方降而复叛...这隐患可不小啊。
另外一点,便是高览这群人的“投降理由”不够充分。
要知若论纸面上的实力,声望,王政还是有自知之明的,此时的他比起袁绍尚还逊色不少。
投降其实也分暂时性的投降和彻底的改换门庭,前者大抵是因为形势所逼,直白点说就是刀架在脖子上了,要么投降要么赴死。
后者却要考虑很多东西,当然,基本上也只会出现从弱的阵营投靠到更为强势的一方阵营。
这便是为什么“诈降”在天朝历史上出现的桉例不多的原因,亦是以多疑闻名的曹操,为何对黄盖“投降”十分相信的缘故。
因为在刚刚不战而下得了整个荆州的曹操看来,东吴整个集团都应该望风而降才对啊!
什么?只有一个黄盖?
在他看来,这反而是不合情理的。
同样的,如果这时曹操帐下的某位臣子,不论文人武将,去对周瑜说要投降的话,周瑜可能信吗?
《诸界第一因》
所以在当时的王政看来,高览的投降更多是一种“暂时性”的,更会成为一个极为不安定的因素。
最终没有举起屠刀,倒也不是因为妇人之仁,而是一则考虑到后续可能会出现的负面影响,二则随着势力版图的不断扩大,王政如今也着实是有些求贤如渴,对于高览这样的大将之材,一刀砍了未免可惜。
当然,也只是暂时的。
回到下邳之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