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豫州风云(1/6)
当然,这一番了解,其实也不全是坏处。
王政在徐州的成功、辉煌,经刘辟之口传遍豫州黄巾内部之后,不仅让这些人对这位后生晚辈刮目相看,也让他们再次燃起了熊熊的斗志。
那个自张角死去后尘封多时的雄心、冷却多年的热血,再一次苏醒了。
势力最大的何仪更是在一次聚会时掷地有声地说道:“王政今日掩有徐州,吾等为何不可据得豫州?”
刘辟深表赞同,更认为大争之世,不进则退,如今天子既从洛阳西迁许都,那么曹操和汉军对他们动手乃是早晚的事情,眼下不过暂时之安,实则危若累卵!
他们不仅要从王政夺取徐州的过程中好好取经,更非常需要和这么一位强大的同道结成盟友!
只是无论何仪还是刘辟都没想到,曹操动手会这么快!攻势会这般勐!
这边还没搭上线呢,那边就已经动手了...
而且几乎是转眼之间,颍川的何仪就失了大半地盘,更被夏侯惇兵困昆阳。
这个情况下,刘辟几乎是在收到消息的第一时间便立刻悉起大军,前往救援。
在刘辟看来,昆阳可以失守,但何仪绝不能陷落,只要他这个渠帅还在,即便丢了昆阳,丢了颍川,凭借其多年的声望,卷土重来并非难事。
可若是对方死了或者降了,那他刘辟便成了孤掌难鸣的状态,汝南失陷也不过是早晚的事情。
由此原则出发,也就基本定下了刘辟驰援昆阳的作战目标:不求击败曹军,甚至不求解围昆阳,关键是将何仪救出即可。
这个目标的前提,便是要从曹军的包围圈中打开一个口子,让何仪能见缝插针逃出生天。
只是有句话叫天下不如意事,十常**。
当刘辟的军队横穿过两郡之地,出现在昆阳城外、甚至逼近夏侯惇右翼大营的时候,他却忽然发现,他似乎猜对了开头,却没猜对结果。
他了解己方,更相信何仪能把握时机,却远远未能了解敌人。
夏侯惇的右翼布下了内外十八层连营,看起来声张势大,结果临敌对阵却是一失未发,不战而退,根本不给刘辟思考的机会,转瞬间接连溃退了三座营寨。
要知道此时天近三更,汝南黄巾军刚抵达城外,不仅营寨未扎,甚至还没与城中联系上呢。
曹军溃败的速度简直令刘辟瞠目结舌,惊讶地无以复加,如果非要找一个词语来形容,“望风而遁”,实在是最佳的诠释。
有那么一瞬间,几乎让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