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海客谈瀛洲(2/6)
,不过明显可见的,却是下邳的船坞实在是太小了。
造造民用、商用的中小船只或许勉强够用,若是军事所需的大型楼船,着实有些勉强。
搭建船坞必然是靠近水边,而若要满足王政的战略规划,便需要选择江海附近。
随后一番商议之下,次日早上,众人便在王政的带领下,一路向东而去。
徐州境内没有大型江河,所以从一开始便要考虑在沿海的几处城池选择,赣榆和海西最先被刨除选项,最后便只剩下朐县了。
无他,朐县不仅靠海,对面更有一处名叫临朐的小岛,两者之前形成了一段水流平缓的区域,可谓是极适合的船坞制造点。
更关键的是,临朐岛上林木繁荣,更有一座天然铁矿,直接将造船的两大原料都备齐了,当真是天时地利皆得。
当然,王政其实第一眼看地图时就觉得这地方必是十分合适。
原因么,便是穿越至今的他早已脱离了两眼一抹黑的黄台,东汉的很多城池,尤其是极易辨认的边角位置,其实王政已能隐隐猜出它们千年以后的名称。
徐州乃是未来天朝大半的苏北,那这朐县**不离十便是连云港了。
这样的地方,若还不宜制造船坞,那徐州境内还有哪里适合?
......
虽然穿越之初的齐郡赵县北面几百里便是渤海,可这却是王政这一世初次来到海边。
视线所及处,水鸟低飞,海鱼跃水,渔舟出没在浩渺的碧波万顷之中,迎棹破浪,鹭翔鸥飞,绿萍浮藻,随风荡漾,衬着蓝天白云,晴空万里,已是世界最为绝妙的动人画卷。
咸湿的海风拂面吹来,夹带着凉意,更是令人精神一振。
以马鞭遥指眼前如诗似画的美景,王政顾盼左右,长笑朗声:“若非本将要诸君同行,奉孝,张公,你们整日伏首桉牍之间,哪能领略这般风光?“
众人闻言,自是纷纷颔首。
此时前方朐县的县君、县尉早已带着一群人在那恭候,王政温言拒绝了先去城内歇息的建议,只叫前边引着路,随后众人沿着海岸线走过几个盐场、渔场,一路看了数个地点,最后转到一处向内凹陷的海湾处。
相比较而言,这一处最好。面积够大,海水不深,也没甚么大块儿的礁石。不但平整,还方便防卫,离岸不远有个小渔村,而隔海相望,便能清晰地看到临朐岛,距离不过十数里。
王政很是相中这个海湾,随后征询了郭嘉和黄忠等人的意见,亦是一致称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