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弭兵之盟(3/4)
是办法随之而来。
十四年前,宋国大将华元在和楚国讲和后,接着就去游说齐、晋等列国息兵。他提出,列国纷争,为何每次都要用兵?为何不能坐下来谈谈?像宋、楚这样打了几个月,大家都是两败俱伤,最后还是用坐下来谈的办法解决了问题。
华元的努力获得了多数国家的赞同,自公元前579年起,到公元前576之间,至少有三年的时间,列国之间没有发生混战。
向戎由此获得启发,他开始游说列国。那时候,晋国大将旬瑩已经年老,范匄身体欠佳,赵武成了当权派。向戎和赵武有些交情,所以他第一个便去游说了赵武。
赵武也很赞同他的意见,并建议他继续去游说其他的诸侯国。向戎借晋国之势,分别去了齐国、鲁国、郑国等中原诸侯国,向他们提出了相同的倡议。列国诸侯都觉得向戎的建议很不错。大家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意愿,希望所有诸侯国都达成共识。
中原诸侯的意见统一了,还必须获得楚国的支持。向戎和楚国大夫屈建也有交情,他又去了楚国。向戎的口才极好,屈建听了他的建议当即表示愿意参加这个会议。
就此,召开“息兵会议”的大趋势已经形成了。
公元前546年5月,晋国大夫赵武、楚国大夫屈建、宋国大夫向戍、鲁国大夫叔孙豹、卫国大夫石恶、蔡国大夫公孙归生、陈国大夫孔奂、郑国大夫良宵等十三国诸侯国的大夫聚集到宋国都城睢阳,商议息兵的具体条约。
所谓“息兵盟会”,主题就是和平,也就是号召列国用和平的办法来解决争端。参加“息兵盟会”的不是国君,而是各国的大夫,但这些大夫足以代表一国诸侯。
在会上,晋、楚两大势力明争暗斗,最终把这个“息兵”会开成了两个大国划分势力范围的会议。会议最后形成了一个很可笑的决议,主要内容有两条:
其一,晋国的势力范围在北,包括鲁、卫、郑、曹、邾、莒、滕、薛等国,楚国的势力范围在南,包括蔡、陈、许、沈等国。
其二,属于晋国势力范围的诸侯国,必须向楚国进贡;属于楚国势力范围的诸侯国,也必须向晋国进贡。
从这个决议可以看出,晋、楚两个大国明确的划分了势力范围。这等于让天下诸侯承认有两个霸主,一个在北,是晋国。另一在南面,是楚国。
宋国不大不小,属于中等国家,又是会议的发起国,通过向戎的努力,最终宋国游离于晋、楚之外,换句话说,宋国既不属于晋,也不属于楚。
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