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淘汰制(2/3)
只有一小批人。
“这些人,或者是有天赋、或者是有热情、或者是付出了持之以恒的努力。”
“总之,他们的某一项或某几项特质,让他们成功脱颖而出。这些人,才是我,才是这个行业,甚至是这个国家,真正需要的人才。”
这并不是顾哲残忍。
而是因为,在上学期的一些实践当中,顾哲意识到了,很多理想主义的事情,在现实中根本实现不了。
比如中星集团交给顾哲的开机动画的项目。
在顾哲手中的所有项目中,这无疑是最简单的一个。
在软件和算法上的难度是最低的,可以充分发挥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才华和创造力。
可以说,是标准的难度低、但很容易出彩的题目。
顾哲也非常大方的选择把这个项目和自己的同学们分享。
当时,刚好是计算机学院的对外展示交流会结束,同学们对这个项目可以说是热情高涨。
几乎是大半个学院的同学,都报名到这个项目中来。
“我当时觉得,大家既然报名了,就是想要出一份力,有这个热情。我不想打消大家的热情,所以,就没有做任何的筛选,只是给了他们一个确认的机会,随后,就把他们分组,开始正式做项目了。”
顾哲特意从极客网上找了一批技术过硬的大佬过来帮忙,线上线下相结合帮助这些同学推进项目。
给了他们充分的便利和条件,想要听一听他们能发出怎样的声音。
可是最后的结果,却让顾哲感到非常失望。
总共三十多个项目小组,最后实际上收上来的项目成果,只有不到二十份。
要知道,顾哲要求的,并不是真的做出一个成果来,只是需要一个项目书和小样而已。
说困难,也有一定难度。
但对于一个有专人指导的团队来说,这并不是一件难以完成的任务。
甚至,或许代码真的写不出来,算法一头乱麻,但是至少,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写成项目书,也算是表明一个态度。
但是,超过三分之一的人,连这份态度都没有。
杨燕沉默了。
她也希望自己的学生都是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
但是作为辅导员,带的学生不只是最优秀的那一批,也包括着吊车尾、连及格都困难,甚至有学分不够有毕业危险的学生。
杨燕当然期望,自己带的这些学生都进入大厂,都成为非常优秀的程序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