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毗陵客(2/4)
手指正好点在左边的一座书斋飞檐上。
那是顾预所住的地方。
顾预暂居的古木斋里种着几棵颇有年月的木樨树,结青纱为帐,在下面放上一张书几,两个蒲团,桂树凋花尽被纱帐兜起,不必再有桂花落满头的烦忧,但可揽木樨清芳入怀。
永清之前还忐忑,只怕顾预颇为冷清地敷衍她。她倒不怕不耻下问,只是她是被捧着长大的,一旦别人对她的能力有些稍稍显得不是那么褒义的评价,她便会沮丧而失去兴致。
但顾预不仅容忍了她在细枝末节上到处毛糙的小毛病,还一字一句地为她释义,一句不到十字的话,援引古今,为她讲透,甚至可以无视叙写的顺序和时间,随性自如地拆解来给她讲,并且清晰地让她醍醐灌顶,而非一头雾水。
后来,顾预怕她眼睛看久了劳累,甚至为她读书。
听顾预读书是一件极为享受的事情。他全然沉浸文字之中,抑扬顿挫吐字清晰,不徐不疾,偶尔还会停下,为她细说当地风土人情,历史沿革:“……吴公子季扎不肯受王位,他所隐居的延陵,便是如今的吴郡毗陵。”
“我记得,先生也是吴郡毗陵人。”午后的困意似桂花窸窣坠落的声音一般,缓缓地覆上永清眉睫,她伏在案上,听见顾预的声音从头顶传来,她的声音也有些懒倦,“先生也曾躬耕于野。”
“季扎说‘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对于先生而言,也是这样吗”她枕在肘上,目光看见顾预托着书卷的手,宽大而有一些粗粝的茧痕,或许是他昔日耕读江东时留下的。
“预尚未被秋风扫过。”顾预失笑,“但也不需要了。”
她忘了,顾预和她不太一样,从未体验过富贵。
“先生为什么对天下风物皆了如指掌”永清不由好奇,不光是他讲江东的事情,就连陇蜀、五湖、海岱他似乎都踏经行遍。
虽然当世学者都雅好游学,但顾预的门第财力显然不足以支持他不事生产地长途跋涉。
顾预微微一顿,他的眉眼皆在桂树阴翳之下,坦然道:“十五岁那年,江东大水,饥荒遍野,家中田地尽没为江湖,预举家为乞食,成了会稽侯的僮客。”
永清一没忍住,脱口问道:“什么是僮客”
“就是。”顾预卷起木简,在桌上轻轻磕两下,让其服帖,“奴隶。会稽侯乐善好施,凡是投奔之前已启蒙入学的人,皆可入会稽私学,脱为良民。若是资质出众的人才,还会举为孝廉,或推为郡吏。预得了侯爷赏识,赞助游学天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