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立国之战(3/4)
去调集部队了。
目前原国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正常情况下需要令箭才能调动军队,暂时则是只能认脸。
没有办法的事情,比起体系完善这一点,立国之战更加重要,相关的制度只能在后面一一完善了。
智瑶又派出传令兵,要求作为先导的两千骑兵发现敌人立刻扑上去,能咬住多久就算多久。
话说,不是想要以堂堂正正的姿态打一场吗?怎么又演变成这样。
智瑶是想堂堂正正交战,奈何联军想玩阴的。
原国又不是宋国。在这种前提之下,智瑶不做随机应变之举就该成傻子了。
理所当然的事情发生了。
联军也有斥候在暗中窥视原军,发现原军有一支骑兵脱离大队,随后又看到原军开始穿甲和分发武器,以及进行队形的调整,一定会回去汇报。
之所以说理所当然,一来是智瑶没有可能让军队不穿甲胃和没有武器的情况下遭遇突袭,哪怕是做样子引诱,风险着实是太大;再来就是联军一定会派出斥候窥视原军,随时注意原军动向这一点。
后面的发展是,原军的两千骑兵跟联军爆发交战,开打期间却是楚军先行后撤,又在程武率领五千骑兵赶到之前,赵母恤也带着麾下骑兵撤退了。
事实证明了一点,同样是骑兵的话,除非一方是一人一骑,另一方是一人多骑,要不然想咬住的难度会比较大。
两股原军骑兵在合兵之后追了一段距离,看到大规模联军队伍的同时,早有斥候前往对智瑶进行汇报。
“如此说来,敌军便在前方三十里处驻营?”智瑶脸上表情有些莫测。
这么看的话,联军应该是接待完原国使节之后,选择离开“茅”北上。
他们应该是想要偷袭原军一波,稳妥起见大军尾随,好在战事陷入胶着,或是偷袭成功再继续投入更多的兵力。
现在的进展变成双方都在向前移动,联军不可能重新退回“茅”去,交战场地将变成“乘丘”和“茅”中间的一个无名地带?
因为原军变成全副武装行军的关系,再来是联军后面停驻没动弹,一直到隔天临近中午时分,智瑶率军靠近联军营寨十里之内,两军能够用肉眼看到对方。
极可能是联军盟主是楚国的关系,也可能是赵母恤或勾践给的建议,联军并没有给予原军安心伐木驻营的时间,能够目视到对方之后,代军的骑兵最先有动作,随后就是列阵完毕的联军压上。
“朔率骑迎战赵氏,武率军迎战楚军。”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