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灭卫,并齐,吞晋?(3/4)
做的。
所以,领导通知之后再去某个地方,能看出什么的话,该是下面多么不小心啊。
“赵氏出兵北上?”智瑶人离开‘新田’,苦了往来送消息的人了。
关于赵氏出兵北上的消息,负责的人探查到立刻用快马传递消息,送到智瑶手上花了十八天。
根据情报,赵氏一个“师”目标很明确地往夏屋山行军,事先也通知了沿途的智氏邑宰。
没有得到智氏家主同意再大军路过这种事情,除非是打内战的时候,要不然一般不用得到允许,事先进行通知纯粹是表明无恶意。
智瑶心想“只有一个‘师’吗?”
一个“师”肯定灭不掉代国,顶多就是先给代国一记狠的,占了先手上的便宜,再展开交战罢了。
智瑶给子贡新的命令,只是派人盯着就好,不用干涉赵氏那一个“师”的北上举动,再密切注意赵氏在“晋阳”剩下两个“师”的动向。
“赵氏现在还有多少兵力?摆在‘晋阳’的就有三个‘师’,‘赵’地起码能集结两个‘师’,另外两个封地怎么都能凑出一个‘师’的兵力。”智瑶心想。
恰恰就是因为赵氏手头的兵力还比较充足,搞得他们自己都感觉到难受。
情况就是赵氏还有着不少“士”和“徒”,导致需要的可用耕地很多。而他们遭到了瓜分,开垦新的耕地需要时间,搞到需要向其他家族借粮食度日了。
智瑶能充分理解赵氏想要对外掠夺的迫切心理,换作老智家遭遇到那种状况,肯定不会老老实实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呀!
正当智瑶在处理关于赵氏的其它事情时,只是在“黄父”逛了两天的孙武提议前往“邺”城了。
目下的“黄父”其实没有多少人,要说有多少学者也是未必。
毕竟,当下的识字率就那样,灭国战争爆发的不多,并不是绝大多数贵族失去自己的封地,只能到处蹿着找新出路的年代。
在“黄父”数量最多的是来自智氏各地的学子,他们不是智氏的族人,便是家臣的子嗣,同样也有依附智氏的中小贵族家的孩子。
对于打造一座学城来说,智瑶是很认真的。
哪怕无法吸引来很多的大贤,当成智氏培养人才的培训地点,不行吗?
当然了,目下也就智氏有条件这么干,其他家族想学都学不来。
孙武并没有对“黄父”发表什么意见,有明显的改变就是愿意多跟智瑶多聊一聊了。
还是那一句话,智瑶只要孙武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