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羊城主簿(2/3)
但若没有足够的银钱留滞北疆,就算他郭佑宁将北疆军队武装到牙齿,没有钱让手下人吃饱饭,自然也就蓄不起大批量的军队。
再有东疆、西疆掣肘,北疆军队纵装备精良,也是难成逆贼之事。
加之此事由郭佑宁本人亲自上书提出,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皇帝的疑虑,皇帝便准了此事。
军械的改良,让边防将士不必每年花费众多时间在军械修缮上,闲暇时日多了,同家人相处的日子也日渐多起来,各家的日子都越来越好。
作为利益既得者的将士,家和宅宁,田丰屋暖,日子逍遥了,自然也就摒弃了先前对吴放走人情上任的嫌弃,打心底里对其生出几分尊崇来。
郭佑宁也因吴放为自己解决了一件心腹大事,而对其更加其中。
吴放因此逐渐在北疆、在镇北军中站稳了脚跟。
都说知遇之恩大于天。
吴放能在北疆拥有仅次于郭佑宁的话语权,少不了郭佑宁的提拔。
但吴放却不是郭佑宁的人。
大概所谓知遇之恩,也是要分个先来后到的。
郭佑宁很不巧,是后提携吴放的那个。
头一个让吴放感恩效忠的,是许相逢。
接近郭佑宁,利用同窗情谊博得郭佑宁同清,成为郭佑宁的左膀右臂,从而获得足以左右北疆的权力,监视郭佑宁的一举一动,是他向许相逢报恩的方式之一。
或许在他看来,郭佑宁对他的提携,不是知遇的恩情,而只是他自己殚精竭虑地谋划后的理所应得罢了。
否则,上一世他也不至于做出,在郭佑宁被困之后,将郭佑宁独女郭佳软禁,以此胁迫羊城留驻的镇北军不要轻举妄动。
随后,他又以郭佑宁有遗令,纵然他在前方身死,也要守住羊城,守住北疆最后的防线的说辞,让留驻在羊城的镇北军不敢违抗郭佑宁的军令,率军支援漠城。
加之郭佳身在羊城,哪怕是为了保护郭佑宁唯一的血脉,在没有接到郭佑宁的增援令之前,他们也不敢轻易前往支援。
而实际上漠城数封求援信,郭佑宁数道增援令,还没进羊城十里亭范围,便被吴放指使马志安让人截了下来。
值得一提的是,马志安被调回羊城后,也是受了吴放的提拔,才坐到了郭佑宁副将的位置。
最后郭佑宁上前线,却让马志安留守羊城,也是吴放的主意。
可笑的是,郭佑宁上前线之前,便知温哲茂大概率是不会留着他这个曾经心向端王的旧臣,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