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收秋(2/3)
仁睡觉前许下了心愿。
剩下几个小的不懂累,天天跑来跑去凑热闹。
摘豆角的工作也很苦,豆角长在玉米地里,枝条攀附在玉米杆子上,玉米长得比人还高,在里面摘豆角完全见不到阳光,四周全被玉米杆子遮挡住了。
豆角藤蔓上的豆角一簇簇分布在不同的地方,摘的时候要上下左右来回寻找,要不然很容易漏掉。
摘南瓜可以说是最轻松的工作了,拿着镰刀把藤上的南瓜割下来就行,就是得来回跑动搬南瓜。
三天后,大家的工作又变成了挖土豆和红薯,有些浅浅的藤蔓用手直接就能拔出了,还有更深的要用撅头挖出来。
这个时候动作要小心,要不然很容易把红薯和土豆挖断。
红薯,土豆收回来后要晒一下,蒸发掉一部分的水分,增加耐储性,同时也有利于上面的泥土脱落,然后可以挑出病薯,烂薯,好的更容易储存。
红薯,土豆放在地窖里能放一冬天,是人们冬季的主要蔬菜。
最后收割的玉米,这个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先把玉米收回来,然后剥皮,搓玉米,再把玉米粒晒干。
这个工作特别费人,搓玉米全靠手,半天下来,手心又肿又疼。
剥皮的人也好不到哪里去,很多人指甲都掰断了。
这些完了之后,地里就只剩下白菜和芥菜了。
这两个菜可以在地里多长一会,天气冷一点再摘也可以。
白菜是冬储菜,芥菜可以做咸菜,也可以做酸菜。
张维芳之前以为做酸菜用的是大白菜,现在才明白芥菜也能做。
把芥菜洗干净,切成丝,然后在热水里煮一分钟,捞出来,沥干水分。
然后把芥菜一层层铺在大缸里,把缸堆满,在上面压一块大石头,然后等它自然发酵,差不多一个星期就能吃。
这次收秋,张维芳跟着学了不少东西,她在娘家也住了快一个月了。
这天,张巧纳把她叫了过来:
“维芳啊,你在家住了快一个月了,该回自己家了,再住下去,别人该有闲话了。”
“妈,知道了,再住两天我就回。”
张维芳在家里住的很舒服,虽然累,但是一家人在一起很舒服。
这个月下来,她都瘦了好几斤,家里没有好东西吃,每天除了窝窝头就是面,一口肉都没有。
她又不好意思自己开小灶,只能忍着,偶尔吃两块糖补充体力。
李鸿儒早就想来接人了,可是家里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