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不就是讲几堂课吗?(学术研究相关情节,不喜可跳过)(1/5)
过程很简短,气氛很融洽,评审和检查的流程也异常简单:委员们只是将实验记录、总结材料与李定安发表的几篇论文做了一下对比,就知道:研究过程异常的顺利,实验数据异常的精准,论证资料异常的全面。说实话,既便是用到国家级项目的评审、检查中,这些资料也挑不出一点毛病。所以,委员们都异常的痛快,审核表到谁手里,谁就是大笔一挥。签字的同时,也会顺带着问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比如各项实验的前置条件,论点的分析思路等等,也就是所谓的进展汇报。李定安侃侃而淡。委员们又渐渐的发现不对了:整整十二位专家,林林总总问了三四十个问题,前前后后半个多小时,李定安全程脱稿,竟没有一处错漏,甚至连前后顺序都没巅倒过一下?其余不论,就这记性,就让人叹为观止:上百组试验数据,他是怎么记得这么清楚,连个小数点都没错的?与此同时,所有人,包括王处长心中同时浮出类似的念头:文化界……不,准确来说是考古界,出人才了……转了一圈,就签上了十二个名字,最后转到王永谦手里,他一边签字一边盯着李定安:“尽快将资料补齐,该申请资金申请资金,该申请编制申请编制,该外出作业外出作业……也不用再等论文发表……”稍顿了一下,他又叹了口气:“所以,别再拖了!”最底下,项目负责人后面规规正正的写着“李定安”三个字,还有什么拖的必要?他不好意思的笑了笑:“王处长,我明白的!”王永谦点点头,又看着马献明和杨丽川,神情严肃了许多:“你们要配合好,有问题随时汇报,有难处随时打申请,另外少整那些没用的……”这话多少有点敲打的意味,意思是别把那些乱七八糟的风气灌输给新人,但马献明浑不在意,笑嘻嘻的:“领导放心!”要是所有的科研单位都像国博一样,不批经费不立项,但研究进度却快的飞起,上级主管单位怕是能乐疯。所以,话虽说的重,但你得反着听:领导这是夸奖呢……打的交道多了,王永谦也知道马献明的秉性,都懒得多说,拿手指点了点他。基本上也就这样了,征询了一下专家组的意见,王永谦率先起身,一行十数人又出了会议室。临上车时,王永谦特地和李定安握了一下手,语众心长:“李定安,既然有能力,你就放心大胆的干,不要有心理负担,更不要有压力……也要相信,是人才,就不会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