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6章 松了一口气的汪主事(1/2)
大明英华世事含糊**件,人情遮盖三两分376章松了一口气的汪主事「我明白了,」李大牛一副醍醐灌顶的表情,「定是礼部怕皇长子从泰山回来,要继续在泰安游山玩水,万一发现和尚庙尼姑庵都是假的,岂非要闯大祸?」
「老娘估摸着也是。」鸨母点头道。
李大牛叹口气,开始给鸨母算账,四五月正是鲁地气候宜人的好时候,富商往来又多,元贞庵若半个月不许做营生,饭菜银子加上枕席银子,起码少挣三千两。
「可不是嘛,」鸨母瘪着嘴抱怨,「赁给我们这尼姑庵的东家,赁资可不会免。所以这每天一睁眼,老娘我就在赔钱。」
她口中的「东家」,便是问朝廷礼部买度牒的本地地主。
在大明,僧道的寺观免徭役,还能偷逃田赋,于是那各地的缙绅,但凡在京师还有路子的,都想着法儿去礼部花钱买度牒。
回来在自家田地附近盖几间屋子,塑个释伽牟尼或者太上老君,摆一圈儿香炉,就能将田产寄名为寺观产业。
更有胆大如这元贞观东家的,租给济南等大州大府还乡却不告老的妈妈们,开起隐蔽的秦楼楚馆,东家那头,等于既薅了大明国库的羊毛,又赚了烟花女子的血汗钱。
这些来龙去脉,郑海珠在兖州商铺背后的情报社,去岁开始就排摸了个大概。
今年开春,郑海珠在乾清宫说服朱常洛对山东大地主们先开刀后,李大牛又亲自打前站,再次锁定了几条大鱼,给郑夫人设计用。
紧邻泰安的元贞庵,就是其中一条鱼。
李大牛本就是兖州口音,且在京师探过不少烟花场子,演起皮条客来熟门熟路,以在北边得罪了贵人、只能回乡讨生活为幌子,投到元贞庵的老鸨面前。又让情报社的几个男情报员扮了两回出手阔气的恩客,心花怒放的老鸨更是不疑有他,
此际,李大牛作了不甘坐以待毙的神色,对那老鸨道:「妈妈,巡检司的军爷,既肯收银子,那还不好办?咱就多孝敬他们些,求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妈妈留几个丫鬟婆子在庵中,带上姑娘们换个场子,月底再回来。」
「啊?」老鸨一愣,继而心思也活起来。
牛柱子这法子有道理啊。
「你是说,咱们去泰安城里赁个小院?」老鸨认真问道。
「进城干啥,酒馆茶楼都是同行,争抢客人太厉害。咱的人,难道还敢穿着姑子的袍子站出去拉客?」李大牛很坚决地否定道,「客人稀罕的,就是要在修成洞天福地的佛门里办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