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做寿(2/3)
在酒桌上将她许出去,女儿过得不太好,他的岁数大了,越发后悔当初的轻率,对这个女儿更加忍让。
柴母最喜欢柴二军,柴二军在老母亲前面前将自己的不容易说了一番,连喊几句。
“妈,你帮帮我,你就去跟淑女说一下。她一定听你的话,二平也听你们的话,他找淑女占了大便宜。”
柴母和柴父对视一眼,这两个孩子是知道怎么说服他们的。他们知道柴淑女有难处,这两个孩子不能不管,他们就豁出老脸去说一说。
实在不行,二儿子和大女儿以后不会怨他们,反正他们帮着说话了。
两个老人去柳林村不太方便,岁数有点大了,从河边的山崖上往下走出点事了不得。
柴二军和柴亮女想了一下,决定给柴父做寿。
柴父虚岁七十三了,前几年大家有时候都吃不饱,没有讲究那些。
这两年实际上情况也没有那么好,只不过四个儿女,柴大军家的日子不错,柴淑女家里也过得可以。
柴二军夫妻俩一直是揽钱能手,惯会薅各类亲戚们的羊毛,只进不出,日子应该会好一点。
给父母过寿一般是儿子张罗,不过嫁出去的女儿拿回来的东西不能少。儿子起个组织的作用,实际出钱出力的是女儿。
柴二军专门过去请了一趟。柴淑女给柴父做了一件上衣,又准备了五块钱。这在农村算是很重的礼,毕竟婚礼上的随礼最高都不超过五毛钱。
过寿那天,柴淑女和王二平带着蛋蛋一起去了柴家沟,二猫二狗在乡上念书就没有叫。
柴又又和杨彩环也回来参加了,他们夫妻给柴父做了一条裤子,也给了三块钱。杨彩环确实是个大气的姑娘。
柴又又入赘过去之后,和杨家一家关系都非常融洽,现在有了两个儿子,自己有了工作,摆脱了泥腿子的身份,多少人都羡慕柴又又的造化。
杨家不反对柴又又和柴大军家来往,毕竟柴大军一家比较有分寸感,每次给了他家东西,柴大军家总要给杨家一定的回礼,或多或少,杨家心里就舒坦很多。
柴大军一辈的一桌,小辈两桌,都各自带了一部分粮食来。小辈的吃完很快就下桌了。
柴淑女早就吃好,想要下桌的时候,被柴亮女拦住了。柴父看到大女儿使劲给自己眨眼。
柴父无奈开口:“二平,淑女,你们就帮一帮二军和亮女家的娃娃,你们让猫蛋介绍那两个娃娃当兵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