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九十五章 太子越来越蠢(2/7)
先帝册封他为大儒的时候,他是拒绝的,他认为自己没有资格,直到现在他都觉得自己不配做大儒。
在归隐山林这些年,孟老先生除了研究学问,也专研农活。由于他自己种地,他了解种地的各种困难,他一直想解决种地的难题,但是他做不到。
前些年,孟老先生走访了很多种地经验丰富的老农。老农们知道什么时候撒种最好,知道什么时候插秧最好,知道怎么预防虫害等很多事情,但是他们不知道怎么解决耕地困难,不知道怎么提高粮食的产量……
孟老先生隐居的地方在江南某个偏远的山里,赵曜制造出来的曲辕犁最适合耕江南的田地。它让耕地变得简单了些,也变得轻便了些。
要想粮食增产,除了种苗好,除了要施肥,除了要灌水等缘故,最重要的是要耕好地。如果地耕的不好,再好的种苗,再有充足的肥料,充足的雨水都不能让粮食增加。
耕地是种粮食最基本的,最困难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曲辕犁的出现真的解决了耕地困难的问题。
江南地区的粮食本来就要比其他地方多,曲辕犁的出现让江南的粮食翻了几番。
这几年,江南的粮仓装满了粮食。不止如此,百姓家里也装满了粮。家里有了余粮,百姓们心里踏实,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经历过前朝暴乱,没有粮食吃,沦落吃土,甚至吃人的地步,百姓们再也不想经历一次。
因为曲辕犁的出现,百姓们对赵曜感恩戴德。有不少百姓把赵曜这个十殿下称为“再生父母”。在民间,在百姓心中,赵曜这个“不受宠”的十殿下有着很高的名望。
前些年,因为宣平侯他们到处吹嘘代王的战功,代王在民间有很高的名望,太子远不如他。但是,这几年,百姓们感激的不再是战功赫赫的代王,而是赵曜。
对百姓们来说,没有什么比粮食重要。十殿下让他们的粮食变多,十殿下就是他们的大恩人。
一向关心民生的孟老先生,自然也非常感激赵曜。他老人家这次出山讲学,第一站选择在京城,一方面是因为京城在天子脚下,全大周最为优秀的读书人都在京城。另一方面是他想见见做出印刷术和曲辕犁等东西的十皇子。
在来京城之前,孟老先生特意打听了有关十皇子的事情,知道他是一个不受宠的皇子。还了解到因为他的外祖家没有什么权势,所以朝中并没有大臣待见他。
孟老先生想着自己有大儒这个虚名,如果他来京城拜见十皇子,多多少少能帮到十皇子。但是,当他见到赵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