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中国流新型(2/3)
应。
1998年11月2日,三星杯四强赛在韩国棋院开战。
今日对阵形势为马小春对汪羽,柳溪对赵治勋。
因从今年起韩国比赛全贴6.5目,猜中单双的汪羽主动选择了白棋,把先手让给了马小春。
上午十时整,比赛正式开始。
随着马小春前三步落下,汪羽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那句话怎么说的?“忽如一夜春风来,棋坛回归中国流?”
又是低中国流,这种上古时代最为流行的桥梁式布局。
邵伟钢中国流,李昌镐中国流,连马小春也开始中国流了。
不过凭汪羽对马小春的了解,这厮不会平白无故祭出中国流,今天半决赛掏出来必然是看了前几天汪羽和邵伟钢对局有准备的。
想和我在右上变羽刀?那我就偏不如你愿。
汪羽没再先行点角,白6直接挂到了右上,这也是对中国流最流行的开局。
马小春一间跳了一手,汪羽立马右下高挂。
接着马小春第的黑9,让汪羽陷入了深思。
不尖顶,不小飞,居然是很少见的一间跳?
马老师的围棋越来越有意思了。
由于这种布局下得少,汪羽开始第一次长考,构思接下来的作战计划。
十五分钟后,汪羽选择托角再小飞,静观马小春出招。
而马小春走得果然很有意思,面对右下小飞马小春先到右上尖顶了一个,接着再回到右下尖。
不常见,但却很积极和坚实。
这种情况汪羽必然是在下方托,然而马小春扳断白棋之后,居然往下边爬了一手。
这就很露骨了啊,汪羽看着黑21喃喃念道,这是露骨的想要实地。
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汪羽脑子里不知道怎么跳出了这句话,手伸向棋盒拿起一子,直接把白18这颗子挺了出去。
马小春看到白22微微一愣。
远在北京的中国棋院研究室,大家也纷纷为黑21,白22这两手讨论了起来。
“这好吗?”叶力今天最积极,两盘棋是他关系最好的两人在下,看到汪羽的新手直接问了起来。
“这两人轴上了。”刘晓光皱眉看着这两手算作新手的棋说道:“他们这样一搞,中国流又多了个新的研究课题。”
“汪老下出来的,不用问好不好。”董炎兴奋的说着:“接着再看呗。”
其实这单场是汪羽为了破坏马小春在右上如意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