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衣冠冢(2/3)
,是在兴化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根本养不活太多的人。
“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
整个宋朝年代,每四十二名进士中,就有一个兴化人。
读书与经商,是老天爷留给兴化人唯有的出路。但是,也给兴化人留下了绝不服输的顽强与韧性。
正如十年前,汹汹元军兵临兴化之时。
陈文开默默地跪在莆田城外,壶公山下的一座孤坟前。
坟前无碑,只刻着一行字:“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
绍兴八年的科举,兴化有十四人高中进士,包揽了状元、榜眼、榜尊与榜幼。号称“魁亚双标、四异同科”。
高宗皇帝在集英殿上,问一众新科进士:“卿士何奇?”
状元黄公度答道:“披绵黄雀美,通印子鱼肥”。
榜眼陈俊卿则答道:“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
自此,这句话便成为陈氏家训,留传至今已有五代。
可是,家训还在,家人却已阴阳相隔!
陈文开面前,正是其父陈瓒与从兄陈文龙的合葬之墓。却只是一座衣冠之冢
德佑二年,恭帝在临安降元之后,益王在福州即位,改元景炎。
陈文龙临危受命,受任参知政事,兼闽广宣抚使,努力支撑着大宋的最后一份希望。其叔陈瓒,倾家财三百万缗,渡海至广东,捐给张世杰为军费。
当年年底,兴化城失陷于叛军手中,陈文龙被俘北去。陈瓒誓死募兵抗元,次年以一己之力收复兴化军。
唆都领兵九万攻入福建,福州瞬间失守,直逼兴化城。拒绝投降的陈瓒苦守城池,非但没有等来一个援兵,背后的泉州却被蒲寿庚等人直接献给了元军。
腹背皆敌,孤立无援。景炎二年十月十五兴化城破,陈瓒率家僮、壮丁五百余人巷战终日,力尽被俘,车裂而死。
身无全尸。
兴化城因此被屠,死难者逾三万。
当全天下皆降的时候,陈家却独守孤城,为此奉上全族性命,值得吗?
陈文开跪在坟前,怔怔地看着这座已经长满野草的荒冢,两眼通红,却已经没了泪水。
十年以来,无论漂泊于何处,每夜梦回之时,他总是在问自己:自己的父亲、自己的从兄,为了赵宋摇摇欲坠的王朝,这样的付出,值得吗?
叛国者在泉州逍遥,为国捐躯者却成反贼,这样值得吗?
因为投降,使泉州这十年来如日中天。因为反抗,令兴化十年来饱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