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理性批判 与 资格考试 与 辍学影响(2/6)
学界大能著作的兴趣,远低于对梅洛庞蒂、阿尔都塞、德里达、德勒兹、巴迪欧、朗西埃这些[政治失意左派人士]的兴趣。
由康德引发的头脑风暴,让浅间更加确定,即便读了那么多离经叛道的书,自己的大脑依然又红又专。
浅间喝了一口水,低头看向手中的《纯粹理性批判》.
这本西方古典哲学认识论的必读经典,浅间在国中就已经拜读完。
但是在了解洛克的经验主义、休谟的怀疑论,还有黑格尔的精神主义、胡塞尔的超验主义、拉康的实在界等等认识论理论之前,浅间对康德的阅读是极为粗浅的,连现在水平的1/10估计都没有。
所以,他很好奇,KKIS的这群高中生读《纯粹理性批判》,能到达怎样的理解水平。
总不会真的以为,《纯粹理性批判》这本书,通篇都是在批判某个具体的东西吧?
康德“三大批判”中的【批判】一词,并不是指具有强烈否定的动作,而是类似于【格物致知】中[格]的动作,是对抽象的[形而上]或者[道]的概念的一种理解探究。
所以,这些借书的人到底想了解什么?
【现象界】、【物自体】、【不可知论】、【先天综合判断】.这本书的一切,和驹场梳理的KKIS几大关键词一点也不搭。
带着疑问,浅间又扫了一遍KKIS图书馆借阅书籍统计表。
书籍借阅频次排名第二到第五的书,分别是尼采的《权力意志》、孙子的《孙子兵法》、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
全都是和哲学相关的书,而且除了第一本,都有那么一点功利的味道。
无论如何,这几本哲学书,哪怕是放在东京大学图书馆借阅统计目录的前几名,都有些异常了。
正常来说,受欢迎的书籍,多半是那些畅销书吧?
浅间手指拨动滑轮,随着书目下方的内容移上电脑屏幕,书单的异常感消失了。
列表中第 />
可以说是相当典型的日本人阅读偏好了。
和这些书相比,最前面的5本书完全不符合日本人口味
难道都是那总数不足100人的外籍人士子女刷出来的数据?那为什么他们借的不是英文版,而是日文版?
浅间又找到了驹场搜罗的《KKIS近3年选修课选修人数排行数据一览表》。
按照选修人数排序——
第一位,马克斯主义与后现代伦理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