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十章 亚历山大产业的崩溃(2/3)
货物为什么就要卖到我们这里来,让我们这些人还怎么过日子?
失落的佩塔走过一家作坊时,里面传出了哭声,一问才知道,是老纺织工在哭泣,他是这里的老纺织工了,他的手很是灵巧,他家做的东西也很多,什么斗篷、毯子、帐篷、衣裳、头巾、面巾都有,可现在,登门的人也少了。..
因为大明的棉布、丝绸大量运了进来,丝绸进入贵族,华丽顺滑,棉布进入民间,价格低廉,穿着又很是舒适。
老匠人正在失去赖以生活的买卖。
马穆鲁克王朝的贵族看不到不断倒闭的手工业,大明的第一次大规模货物倾销,以无以匹敌的力量,摧毁了近四成马穆鲁克手工制造业,无数人失去了生计,不得不转行。
马穆鲁克商人开始崛起,凭借着地利优势,可以直接垄断大明的货物,转手贸易让这些商人赚得盆满钵满,就连马穆鲁克王朝也因商税的大幅增长竟有了「中兴」之势。
大明运来了大量粮食,以大明皇帝的名义,运到了苏伊士运河的工地上,一个个粮食袋子上都印着大明的日月旗,写着一句「大明在东方,大明在心中
」的话。
海量粮食的到来,加上朱权与马穆鲁克商议之后,决定修改苛刻的安排,决定将所有人分为两班倒,一个班做工五个时辰即可休息。
粮食保障吃饭,饿不死人。
两班倒保障休息,累不死人。
这些举措极大消除了百姓的不满,减缓了矛盾,让此起彼伏的造反之事终于有所控制。
无数的马穆鲁克人开始谈论起大明,谈论起东方,他们开始向往大明,渴望大明,甚至有人简单地将大明等同于不会饿肚子的圣地。大明在这里没有根,却凭借着这一种手段,强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收拢了数十万百姓的人心。
在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朱权再次给朱允炆写信,希望朝廷继续提供粮食,并运输一批大明的书籍过来,以同化这批苦难的百姓。.c0
朱权希望扩大大明在马穆鲁克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让大明成为水深火热之下百姓的救世主。
寒风送走建文十五年,建文十六年的钟声敲响。
这个元旦,很是特殊。
因为满朝文武不仅要参加大朝会,还要参加东宫太子朱文奎的大婚之礼。
朱文奎的太子妃所有人都知道,没有任何悬念,那就是一直陪伴在朱文奎身边,算得上青梅竹马的韩夏雨。
吕太后、马皇后、朱允炆都很喜欢韩夏雨,品性纯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