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动乱的必然发生(2/3)
“什么?”李培恩一时未能消化这个消息。
但片刻之后,他像方泽一样,忍不住拍案痛斥:
“真是胆大包天,动作敏捷!”
不用多想,他们前脚才去知府衙门要求沈周开仓放粮,否则就要查账。
后脚常平仓就燃起了熊熊大火,而且是七个仓房同时起火。
除非是傻子,否则都能猜到这是知府沈周亲自策划的!
然而,李培恩和方泽又不得不承认沈周的果断。
如今常平仓已成火海,以这个时代的技术,
这样的烈焰,估计得连续燃烧三四天才能彻底熄灭。
李培恩甚至恶意揣测,就算能扑救,沈周他们恐怕也不愿出手。
他们更愿意目睹整个常平仓化为灰烬。
让所有线索都在这场浩劫中消失无踪。
唯有如此,他们的心才能安下。
这样一来,常平仓的账目,任谁都无法查清了!
不过换个角度来看,常平仓此刻遭受火灾,对李培恩打算救济灾民来说,也是个转机。
毕竟,既然仓库的粮食已“付之一炬”。
那么他从郑家抄出的那些粮食就有了正当的理由补充进去。
这一点,李培恩和方泽都不谋而合。
方泽正欲开口,李培恩立刻挥手制止:“这批粮食不宜过早暴露。”
“你看外面的难民,至少有四万之众!”
“这点粮食远远不足以维持他们长久。”
“我们必须另寻出路。”
在那个时代,由于缺乏动物蛋白质和脂肪,人们普遍食量惊人。
明代的成年男子一顿饭吃下一斤米的饭并不罕见。
尽管现在人们通常一天只吃两餐,但这两餐也需要两斤米。
一个月下来就是六十斤。
而一石相当于一百二十斤,仅够两个成年人吃一个月。
此外,李培恩手中的万余石粮食并非精米,而是稻谷。
稻谷磨成米还会损耗近三分之一。
李培恩粗略计算了一下,即使将难民的食物配额减半再减半,只提供二十五分之一的口粮勉强维生,这些粮食也只能供四万难民吃上不到二十天。
因此,他必须找到办法,让难民能从其他途径获取粮食。
否则,如果无法熬到春天,他多支撑的这二十天将毫无意义。
明白这一点后,李培恩的目光变得锐利。
他转向方泽,吩咐道:“你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