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我不吃鸡肉(2/4)
可惜无人善用之。
刘备朝嬴政一笑,端起酒杯说“备于乱世中飘零,身边谋士并不少,有”
不等刘备继续问,电视剧里的水镜先生就说道“孙乾、简雍、糜竺等辈,乃白面书生,非经纶济世之才也。”
“…”
刘备稍微有些尴尬,默默叹了口气。
“备与他们三人相处已久,颇受照顾,三人各有所长,绝非碌碌之辈,只不过智非治世而已。”
“备也曾拜访过贤才,但最终都是无功而返,唯一愿真心辅佐的元龙,也为俗世所困扰。”
刘备不是不想找谋士,而是真没有谋士愿意跟他。
在这个时代,知识垄断,只有家境富足的子弟才能读书,厉害的谋士,无一不是出自于世家,谁看的上他这位半路出家的皇叔呢,谁敢辅佐呢?
北方世家?是觉得曹操的剑不锋利?
南方世家?是觉得孙权好欺负吗?
他们前一步去辅佐刘备,后一脚九族就会在泉下相遇,陈登不敢跟随刘备,不就是有这个顾虑吗。
诸葛瑾要不是因为在东吴地位不低,换个普通人,坟头草都三丈余高了。
说到底,还是刘备没有地盘的原因。
所以,当诸葛亮愿意出山辅佐的时候,他才会那么激动。
包括孙乾、糜竺二人舍弃徐州家业一路跟随,他都是待如上宾,从未逾越,哪怕糜芳献城投降,也没有牵连他。
可以说,待人这一块,刘备做的是真不错。
听完刘备的解释,众位皇帝都有些感同身受,因为他们也发现,知识垄断对于皇权有利有弊,但是,对于他们这样的明主来说,绝对是弊大于利。
他们不怕自己驾驭不住人才,只怕人才太少,恨不得全天下的人都开始读书,人人如龙才好。
朱元璋忽然觉得,自己好像有点不合群了,小声问旁边朱标“咱大明的人才,大多不都是平民吗?那刘伯温中秀才之前,家里还是种田的呢。”
“爹,咱活在了好时候。”
朱标脑子快,立刻想到了什么,朝李恩使了个眼色,暂停一下,然后站起身,说
“抱歉,各位叔伯!朱标忽然想起一件事,纸是东汉年间改良推广大范围使用,但是,活字印刷术却是北宋年间产出,才导致书籍无法推广,大量人才皆出自世家的根本原因。”
李世民等皇帝立刻坐直身体,立刻来了兴趣,问“什么是活字印刷术?”
嬴政“什么是纸?缣帛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