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明末一家人 > 第一百四十五章 民以食为天

第一百四十五章 民以食为天(2/4)

目录
好书推荐: 我和大明星成为室友的日子 空降热搜!玄学大佬爆红娱乐圈 大展鸿图 开局被退位,废柴女帝她不装了 弃女仙道 快穿之攻略渣男进行时 姑娘今生不行善 我的美综世界 我全家从末世穿越农门 我在认真玩生存游戏

出现在康乾时期,这时期中国人口增加到三亿,当然这不是皇帝实行仁政的结果,而是高产作物土豆、玉米在中国大地开始批量种植,原来这种并不适合中国人饮食习惯的作物,半被迫的加入中国人的饮食菜单中。

土豆玉米原产地都在美洲,大航海时代被欧洲殖民者带到了全世界,自然也顺着海上的航道进入中国,至于进入时间有很多记载,基本上都在嘉靖、万历时期。

(本章未完,请翻页)

等到赵家穿越的崇祯十七年,土豆玉米这些作物已经在海南、两广等地种植了足有二十多年,但因为土豆玉米这时候的口感并不适合中国人,所以种植出来主要是喂养牲畜,只有极困苦的人才会吃这些东西。

海甸岛这里的白沙村都是军户,他们完全符合极困苦这一标准,同时海甸岛因为都是沙地,种植其他作物产量不好,所以他们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都种植了他们称为番麦的玉米,这些从美洲传来的原始株让农业专家马桂兰欣喜不已。马桂兰来自东北,后世东北的主要粮食作物就是玉米,马桂兰作为市农科总站的高级农艺师,自然对如何改良玉米门清。

中国古代虽然也对农作物进行改良,但因为没有科学进行指导,只是农民自发的行为,所以这个改造过程十分缓慢,缓慢到时间要以百年来计算。

经过观察,马桂兰发现这些玉米原始株高约一米四,每株成熟后大概结出一穗果实,每穗长约五厘米,上面有玉米粒一百五十粒左右。这种产量当然与后世那种二十几厘米长大玉米棒子,每根果实在三百粒左右的转基因玉米没法比,但就这种产量也远超当地的水稻、小麦等低产作物。

马桂兰在当地收集了两种玉米种植,一种被当地人称为葫芦籽番麦,一种被称为硬番麦,马桂兰在她的小小试验田中将这些玉米各种植了半亩,同时开始将它们的生长过程严格的记录在案。

玉米的成长周期在三个月到四个月,所以在赵福祥去广州的时候,正是试验田中玉米成熟的时候。

马桂兰雇了几个当地的农民将这些玉米脱粒称重,发现葫芦籽产量大些,在每亩三百斤左右,而硬番麦产量在二百斤左右。虽然这种产量放在后世不值一提,但在亩产量只有百斤不到的明代,这已经是惊世骇俗的产量了。

当地这些农民家中都或多或少种植过玉米,他们并不懂得种植方法,所以他们种出来的亩产量只有一百多斤,当看到马桂兰这一亩多产量是他们的三倍后,纷纷被这么高的产量吓到了。

一个三十多岁的农民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穿成土匪?那就造反当皇帝! 史上第一豪横 后院通古代:开局秦始皇来敲门 认真躺平,佛系宫斗 割鹿记 穿到原始大陆搞基建 穿回古代去探案 神话三国之魏武枭雄 我,最强毒士,女帝直呼活阎王 开局死士的我,却成了杀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