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 同喜,同知,同在(2/5)
旧——魏叔易对这份不被承认的友情,向来也很有自知之明。
魏叔易写这封信,是为了求助。
崔璟熟悉周遭地形,在未曾看到信上余下内容之时,心下已有判断。
纵有一身反骨,及骨子里刮除不去的倨高气态,但在正事之上,崔璟从来不是怠慢之人。
片刻,他即提笔写下简短回信,令人先行送往登州——魏叔易是在两日前送的信,算一算路程,他的回信可在魏叔易一行于登州登船之前送达。
之后,崔璟又召来虞副将,令他点上一千轻骑,于天亮之后出发。
虞副将应下,立即前去备兵。
见崔璟将此事安排妥当后,一直候在旁侧的常岁安才开口道:“大都督,今日听闻斥候传回消息,康定山一众于蓟州按兵不动,料想短时日内不敢轻易攻来幽州了吧?”
自崔璟率兵赶赴幽州支援的消息传开后,康定山一众,便未敢再肆意妄动,正与谋士观望商榷。
“康定山或很快便知,我仅率三万玄策军来此——”崔璟道:“再加上朝廷此前调派的兵力,及幽州守军,统共九万人。而康定山坐拥精兵三万七千人,再有靺鞨骑兵五万余,与我军兵力不相上下。”
所以,康定山注定不会观望太久,野心勃勃的靺鞨,也不会允许康定山观望太久。
因此不可有分毫松懈。
率三万玄策军来此,非圣意示下,而是崔璟自己的决定。
这一年余,他率八万玄策军驻守北境,屯兵并修建边防,虽未有半日松懈,但北境面向北狄的防线极长,几乎绵延笼罩大盛整个北部,他若将八万玄策军悉数调离,恐会使北境陷入险境。
如此关头,他绝不能让北境出事,若任由北狄铁骑踏入大盛国境,届时之乱,只会比康定山更难阻挡。
崔璟不愿顾此失彼,权衡之下,决意亲率三万兵马来此。
在北面,冬日急行军,是很冒险之事,为免幽州失守,他的将士们一路奔袭而来,路上因恶劣的苦寒天气病倒了近千人,当下康定山观望之际,也是他们休养蓄力之时。
此刻,他需先守住幽州这咽喉要地,再设法取回丢失的两州。
崔璟平日绝非多言之人,但稍有机会时,他总会与常岁安分析战局利害——他向常岁宁允诺过,要认真教导并保护好她的阿兄。
常岁安很是好学,私下常研究兵法阵图,于军中也从不自恃身份,他不惧吃苦,且待人坦率真诚,身上自有一股平易近人之气,无形中便很得人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