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师父心诚么?(4/6)
究不如求己。
或许那些流落在外的金光寺僧众,对比以往在金光寺时的无忧无虑,便已经算得上是苦难...但比之那些吃不无食,穿无衣,只在生死边缘苦苦挣扎的凡众穷苦...又算的了什么?
或许渡尽众生根本无法做到,但自己如何不能救一救那些可救之人?
至于自己的拜佛之心诚不诚...法海自认为是诚的,只是这个诚心,向着的是自己心中的佛,并非是灵山佛祖吧。
此时满天星月光辉,谯楼上更鼓齐发。
夜色更深了些。
略有寒风起,万家灯火起参差。
正是这夜中,却有些学子诵读之声,渐渐传入法海的耳中。
念得是中原儒学经典。
法海运转法眼观之,正见一位故人,正在城郊一处茅庐之中点亮了的烛光,身边围着些衣衫褴褛的孩子,一句一句学跟读。
这是夜课。
那先生似有感应,转身与法海对视一处,抱以文礼。
法海以佛礼还敬之。
所谓君子之交澹如水,相逢有一笑,足矣。
正此时,二郎真君也到了祭赛国,身后孝天犬与梅山六将压着九头虫与万圣老龙以及万圣龙女,具是此桉要犯。
他们藏云在天,并没有显身,只是散出了些气息,叫三藏法师能够感应。
同时,杨戬也发现了这位在祭赛国国都之中,传道的子舆先生。
儒家有两位子舆先生,眼前的这一位,孔子的爱徒之一,曾氏,名参。
而另一位孟子,孟轲。
具是人族先贤,曾子授命下凡传道,而孔孟具在火云洞中。
杨戬并没有去叨扰这位在人间传道的子舆先生,二人也是相互对视一眼,各自行礼之后,便就此作罢。
法海立于塔前,对着此塔行了一个佛礼,开口道:“弟子三藏奉东土大唐差往灵山参见我佛如来取经,前于碧波潭除妖时得舍利子,只乃祭赛国金光寺佛宝...今行至此,竭诚扫塔,以清污浊,归还佛宝。”
法海毕竟佛门中人,这些仪式感是刻在骨子里的东西。
说罢,法海才推开了塔门——
只见这塔,真是峥嵘倚汉,突兀凌空。
此塔唤做五色琉璃塔,因为塔巅有个舍利子,也有个别名叫千金舍利峰。
自外边观瞧时,数得这塔高十三层,可谓是绝顶留云,造就浮屠绕雾龙。
若是登临顶峰,凡人眺之可观千里外,心高远望如临九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