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有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你(3/7)
比较小。
但是最后一个乾隆年粉彩龙纹碗倒是有了争议。
老刘坚持这是真的。
一部分是没看出来问题。
还有一部分是先入为主的观念。
认为杨总这样的人,特地拿出来这么多东西。
其他都是不够年头的。
这不合理啊!
怎么也有几款是真的吧!
于是这一个就被他坚持认为是真品。
三爷一开始也认为这是真的,但是想到了王青松来过这里,而且几个人又被邀请过来。
带着一丝丝的怀疑态度。
对比所有自己见过的东西,以及细节,最后给出了两个结果。
一个是洪宪瓷。
不过这个很快就被他给否决了。
随后拿着东西对着老刘说道“还记得7501瓷吗?”
这话让老刘愣了一下,7501瓷是建国以后烧纸的一批毛瓷,也就是现代版的官窑。
当年全国各地四十多个制瓷大师接到委派,共同研制一批**占用瓷器。
7501瓷一共烧纸了12000件,成品只有四千件。
一千多件被送往某海,剩下的被销毁一部分,其他的都被封存了,后来改开以后,解开仓库被分发给了员工。
流落民间的不足两百件,加上被人使用弄坏打碎的,民间流传的不是很多。
每一个毛瓷,那都是精品中的精品。
随后想到了什么,惊疑道“你是说当年景d镇的那个事情?”
三爷轻轻点了点头。
拿起那个小碗,用手电筒对着内壁留白的地方照射了一下。
流白处看上去像是一块玉一样晶莹剔透。
又轻轻弹了一下。
这才说道“毛瓷四绝,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这几点都符合了。”
老刘看着他,皱着眉头说道“这不能说明什么吧?”
三爷点了点头“是啊!我只是说符合毛瓷的特点,不能说明清时期就做不出这样的东西来。”
毛瓷集合的国内几十位顶尖瓷器大师,做出来的成品,已经完全达到和超过了宋明清几代瓷器官窑水平。
但是不能说那个时代就做不到这样的。
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其他的都看不出来问题,那就只有一种方法能试验出来了。”
老刘皱着眉头,想了想,瞬间反应过来了。
“开水?”
三爷点了点头,对着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