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田园诗陶渊明(3/9)
。
他辞官后曾专心教育孩子,希望孩子们将来能成为学识渊博的人。
但是事与愿违,所有儿子都没有按照陶渊明的设想发展。
陶渊明认为长子陶俨不思进取、性格懒惰无人能及,十六岁了依旧学无所成。
次子陶俟不爱学习,写出来的东西不忍直视。
三子陶份和四子陶佚不识数,十三四岁的年纪连六七都不认识。
幺子陶佟是个妥妥的吃货,眼里只有吃的,其他的都不关心。
孩子们小的时候,陶渊明正值壮年,还能种豆南山下。
一家人虽然生活贫困,好在能自给自足,这时候陶渊明的诗中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字里行间都是田园生活的美好。
但随着年龄渐长,田间劳作有些力不从心。
原本希望五个儿子能分担责任,没想到哪个也靠不上。
面对生活的重担,曾经坚持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被迫出仕,去面对他极其厌恶的官场。
但最终因为性格耿直,得罪了很多人,再次辞官归隐、以务农为生。
陶渊明在五十多岁的时候曾给孩子们写过一封长篇家书,书里概述了自己的一生少而穷苦,东西游走。
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对全家人今日的处境感到十分愧疚。
又表达了没有能力改变现状的痛苦,同时勉励孩子们团结互助。
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要分家,同心协力渡过难关。
转眼陶渊明已过花甲之年,孩子们也人到中年,生活没有给这家人施舍一点怜悯。
五个儿子依然像小时候那样,等着老父亲投喂。
陶渊明被逼无奈,只能拖着残病之躯四处乞讨,靠着他人的救济艰难度日。
这一时期陶渊明写的诗充满了无奈,一字一句皆是困顿和忧愁。
寒风呼啸,落叶飘零,这位伟大的田园诗人躺在破败的茅屋里,看着窗外日渐荒芜的田地老泪纵横。
此时他已经无力乞讨和耕种,只能静静地等待生命的终结。
“母亲也日渐年老,自己和妻子,可以好好照顾家中老人,让她颐养天年。”
“可是,陶渊明又怎么会想到厄运会降临到他妻子的头上呢。”
“他的妻子王氏,去世了。”
“王氏几年前入陶渊明家,那时候陶家破败不堪。”
“可是王氏凭着对陶渊明的爱,还有古代女子的顺从,和陶渊明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