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法圣李悝(6/8)
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是春秋时法律的核心思想。
那个时候的大臣们都是有地有兵的贵族,什么时候看国君不顺眼了,就要造反弑君的。
而李悝的法经在惩戒贵族方面,就有了很大的进步。
比如说相国与将领接受行贿,身边的人员全部要诛杀,导致当时魏国的官吏每天都是胆战心惊。
李悝的法经不光维护公平正义,更保护了老百姓的权益,这是春秋时期的法律里绝对不可能出现的。
老百姓的期望很简单,就是平平安安的,人身和财产的安全是百姓最挂念的事。
在刑罚中,对百姓私有财产的侵犯称为盗,对百姓的人身伤害称为贼。
只有让老百姓有安全感,能踏踏实实地工作,国家才能稳定繁荣。
法经里对坏人的惩罚,那是相当的严格。
比如杀人犯,不光要抄家,还要让妻子为奴。
对于偷盗的人,要砍掉脚。
私自翻越城墙,如果是一个人就杀头,如果十人以上直接灭族。
有不法聚众行为超过五日,可以立即诛杀。
李悝之所以要这么残忍的惩罚这些人,是为了维护魏国的安定。
当时的魏国是要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决不能重回春秋时期那种三天两头造反作乱的局面。
只有国君腰杆子硬了,国内造反势力才不敢造次,老百姓才能安宁。
一个国君要行王道,首要任务就是惩治盗贼。
儒法合一是李悝法家思想的最高境界,李悝做到了。
李悝通过变法让魏国实力大增,吹响了变法的第一声号角。
其余诸侯国看到魏国如此迅速崛起,纷纷效仿,法家一时之间成为整个战国的主流。
“同时,李悝清楚地意识到,魏国地处中原。”
“疆域不大,人口众多,亟待解决的是老百姓填饱肚子的问题。”
“毕竟物质充足了,国家才能对外征战,开疆拓土。”
“但是土地面积就这么大,没有什么新技术新种子。”
“如何提高粮食产量,让农业发展迅速取得质的飞跃呢?”
“李悝不是农业专家,也没有从种植技术方面下手,而是盘算起了土地的利用率问题。”
“李悝算了这样一笔账,魏国一共有九万顷土地。”
“除去山泽、屋舍之外,还有六万顷农田可供播种。”
“如果老百姓勤勉耕种的话,亩产可以增加三斗左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