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称帝(2/3)
七月,清兵入京畿,攻陷昌平后,又相继攻下良乡(今北京房山)、围攻顺义(今属北京)。
明顺义知县上官荩与游击治国期,都指挥苏时雨等拒城守
城陷,荩与国器、时雨等皆死之。清军乘势,又攻下宝坻(今属天津)、定兴、安肃(今河北徐水)、大城、雄县、安州丙子胡乱等近畿州县。
此一战大明威望尽失,将领畏大清如虎。
在震慑住大明朝之后,十二月二日,皇太极亲自统帅十万大军亲征朝鲜。清军渡江后,扬野战之长,舍坚城而不攻,长驱而南,仅仅十二天便抵达王京城下,顺利的收服了朝鲜。
李刚转回头盯着地图,脸上的表情很诡异。
如果按照历史上的进军路线,自己这里是皇太极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地方。历史上他就是从自己这里走的,梁廷栋也因此受到了牵连。
因为阻拦不利,让清军打到了北京,崇祯皇帝让梁廷栋派兵解京城之围戴罪立功,让兵部尚书张凤翼督师作战。
两个人全都畏惧大清的军队,谁也不敢打。京城好多地方都被攻破了,朝廷震怒,两个人生怕朝廷治罪,只能服毒自尽,死的时候还闹了不少笑话。
这一仗影响非常的大,甚至影响了后来的格局。
因为害怕清军攻打京城,崇祯皇帝紧急抽调了卢象升,让他率军北上。卢象升率军北上造成了中原压力骤减,张献忠趁机复起,联合罗汝才等二部二十余万人,刚刚被压下去的农民起义,死灰复燃。
历史上,清军撤退的时候掳掠了人畜十八万以及大量的物资。
这一战,大清一下子吃了一口饱,加上拿下了朝鲜,有了粮食的补给基地,大明对大清的作战局势,一下子就变得不利了起来。
盯着地图,李刚喃喃的说道:“还会来吗?”
皇太极想要打大明是肯定的,他刚刚称帝,无论是转移国内矛盾也好,还是树立威信也好,征讨大明是最好的办法。
何况刚刚打了败仗,自己的儿子被俘虏了,皇太极也要证明自己。
皇太极攻打明朝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按照历史的记载走原来的路线,也就是要和自己狠狠的打上一仗。
这一仗打赢了,皇太极威望一下子就树立了起来。
前面被自己打败的颓势一扫而空,儿子被俘的影响也不会存在。如果打败了,刚刚登基威望必然会骤减。
如果从其他路进攻,胜率可能要更大,毕竟不用面对自己。
“皇太极会如何选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