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一将无能(2/4)
池安危。”
张可大长出一口郁气,总算是缓和了一些。
只是看向对面那位将军,多少有些顾忌。
“张将军所帅,亦为辽东之兵。不知可有万全之策?”
另一个将领,就是张焘。
这货九月时跟着孔有德一起从海路赶赴辽东,最终和孔有德沆瀣一气,一同躲在双岛装死。
被孙元化叫回来后,孔有德不得不带兵从陆路赶赴辽东,而张焘则被留了下来。
究其原因,张焘乃孙元化亲信。
孙元化与张焘俱为西法党人,据此,孙元化便将张焘引为亲信,无限信任。反而对总是和他唱反调的张可大,多少有些不满。
一直到今日,叛军兵临城下了,孙元化才第一次听从了张可大的建议。派出两路兵马驻守城外,与城池三足鼎立,形成防线。
做完这些,孙元化自觉万无一失,派人前往叛军,商讨招抚一事。
“中丞大人爱护之心,我等尽知。然我等俱已为戴罪之身,却不知道朝廷何意?”
面对孙元化的招抚,孔有德、李九成等人既不说答应,也不说拒绝,而是以朝廷决策为借口,总之就是拖延时间。
此时东江镇叛乱一事,朝廷已经获悉。但该如何处理,朝中炒作一团。
周延儒倾向招抚。
因为孙元化是他推荐的,他必须要保住。
只有保住了孙元化,他的地位才稳固。
而和他相反,温体仁则喊打喊杀,叫嚣着必须彻底消灭叛军,以来震慑宵小,维护朝廷纲纪权威。
从历史的结果来看,其实温体仁一方的提议才是正确的。
因为叛军自始至终都没有任何受抚的意愿。
他们对明廷已经彻底不信任了。
他们最想要的结果,就是割据胶东自治。如果做不到,那就大肆劫掠一番,再去寻找安身之处。
可从如今明朝的实际情况来看,招抚实在是朝廷的无奈之举。
大凌河之战刚刚打完,明朝损失惨重,锦州一日三惊。
明朝上下并不知道此时后金内部出现内讧,黄台吉和莽古尔泰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的地步,并没有余力进攻锦州。
明朝误判之后,依旧在将不多的兵力往辽东集中,因此对东江镇叛乱有心而无力。
可以说,这个时期孙元化坚持招抚,虽然是昏招,但在朝廷层面是有一定支持的。
奈何孔有德、李九成等人压根就没有想过受抚。
忽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