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辩论(3/4)
闲着,同样拿出了他的想法。
和黄宗羲截然相反,柳一元的出发点不是对帝王的反思,而是着重于思考平民的问题。
他这片文章的题目是《民众生存现状的危害性以及改善的可行性建议》,典型的左梦庚式论文风格。
在文章中,柳一元概述了当今天下百姓的生存艰难问题,同时提到了一个关键性问题。
那就是要想让百姓能够摆脱生存危机,就必须要解除对百姓的禁锢。能够让百姓自由选择职业、自由选择地域,通过更多的方式求活。
他的理论基础,出自于《礼记·大同篇》。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柳一元认为,将百姓人为地划分为固定的职业,拘禁在固定的地域,这是对百姓最大的伤害。
时移世易,世界已经变得大为不同,土地的承载能力也决定了光靠农耕无法养活更多的人口。
因此必须解放百姓,让百姓通过其他的途径获取生存物资。
这篇文章表面上是在讨论当今天下百姓的生存状况,实则核心只有一个,那就是解放人口和劳动力。
完全就是新兴资产阶级对地主阶级的挑战。
因为一旦完成百姓的身份解放,那么受到损害最大的一定是地主阶级。
没有人给他们种地了呀!
而新兴资产阶级在发展的过程中,除了不断改进技术之外,最需要的是什么?
当然是源源不断的劳动力。
任何时候,劳动力才是创造财富的根本。
这篇文章让左梦庚非常满意,因为他看到了新兴阶级终于开始具备挑战精神了。
同样的,这片文章也让黄宗羲、左懋第等人很不满意。
他们不满意的原因是,觉得这里面的观点太保守了。
“明明君主才是天下第一大害,只要清除了这个最大的祸害,民众的生存危机自然而解。”
柳一元和他辩论许久了,也有了火气。
“君主已经存在数千年了,在百姓的心目中根深蒂固。贸然铲除了君主,那么国家行政该怎么办?”
为黄宗羲出头的,是周游。
“国家既然是民众的国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