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 第三百二十七章 黑科技(1)

第三百二十七章 黑科技(1)(2/3)

目录
好书推荐: 首长九代单传,我一胎六宝打破了 重生后,我和新欢假戏真做了 玩家在此:是谁让这精神病成神的 星际之种植赶海日常 人在秦时,君临天下 诸天:和无数个我共享天赋 男主,你攻略错对象了 综武世界,开局随机扮演 团宠小奶包:全家带着千亿物资去逃荒 这个武者太危险

段能逐步突破。

想在科技领域拔苗助长,那最终造成的代价,就是后劲不足,继而诱发出相应的隐患和矛盾。

崇祯皇帝作为穿越众,具备超越该时代的眼界,所以比谁都要清楚,火器领域的层层壁垒,究竟是什么。

像火绳枪和燧发枪之间,技术壁垒就是火铳本身能否燧发,看似很简单的一步,可想要实现该步突破,就必须要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去一次次试验校准,继而寻找到最合适的材质,最合适的结构,才能确保燧发枪的性能,远远碾压火绳枪。

能够攀升到这一层面,那批量列装燧发枪的军队,就能大大提升射击频率,有组织的形成射击屏障,继而在战场上击败强敌。

唯有具备批量生产的能力,真正明确燧发枪的生产工艺,做到标准化流水生产工艺,才具备从燧发枪,向线膛燧发枪的研制基础。

毕竟想在铳管上刻画膛线,需要更先进的特制钢材,熟练的生产工艺,相配套的刻画膛线的辅助工具等等。

这每一步技术壁垒的突破,必然需要大量的银子,大量的人工,大量的耗材,来一次次的沉淀才行。

这便是科技攀升的沉没成本。

“都是陛下的英明指导,才有武备院今日的突破。”

宋应星忍着身体的抖动,拱手作揖道:“如果没有过去较长时间,所砸下去的沉没成本积累,不说别的领域怎样,单单是火器这一领域,臣等是断然解决不了,从前膛燧发枪,到后膛燧发枪的改变。

底凹弹的高成本研制,解决了前膛燧发枪装填过慢的问题,解决了火器本身气密性不足的先天不足。

这给武备院后续研制品质更强、水准更强的后装线膛燧发枪,可谓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啊。”

毕懋康、焦勖等武备院诸臣,听到宋应星所讲后,那一个个是难掩激动,相互间看了起来。

此次崇祯皇帝摆驾西山,来到武备院视察,就是武备院的所定几项研制领域,都取得相应的成果。

随驾的王承恩、方正化、刘文炳等一众太监和勋戚,见到毕懋康、宋应星、焦勖他们,表现得这般激动和兴奋,一个个无不露出疑惑的神情。

“拿底凹弹来,朕要试试线膛燧发枪的威力。”

“陛下不可。”

见崇祯皇帝单手持火枪,伸手索要底凹弹,宋应星他们却上前劝谏,而王承恩、方正化他们,也都纷纷上前劝谏。

真是够麻烦的。

见到眼前这一幕,崇祯皇帝心里暗叹起来,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血色战场:一个医生的崛起 我无名小卒,苟成天下共主 单骑往天下 执掌天下 红楼:夜天子 让你入京当质子,你登基为帝? 大明:靖难!我摸尸杀敌捡属性,无敌了 大唐最强太子:开局怒怼李世民 醉迷红楼 荒年卖女儿?我反手掏出肉肉肉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