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忠臣们(2/4)
的战事打打停停,虽然主帅郭子仪不愿意和史思明议和,但是李辅国通过自己控制的神策军,不断的在大军中拖后腿,事实上让唐军停了下来。
郭子仪虽然在大营中发了脾气,但是也拿李辅国无可奈何。对付郭子仪这样的大臣,李辅国实在是太有经验了。
他们对于皇帝有着一种近乎于愚蠢的忠诚,但是这种忠诚也只是表象。
郭子仪可以自污来证明清白,在之前的平叛中也愿意让出自己的权利,甚至在太子胡乱指挥兵败后还能主动背锅。
能够做到这一步,与其说郭子仪是忠于大唐忠于皇帝,不如说郭子仪忠于史书上的评价。
统领唐军平叛,这样的功劳足以让郭子仪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了。开国那些功臣太能打了,但是郭子仪不是要和他们比战斗力,比也比不过。能在史书上留下的,也唯有「忠」这么一个字了。
所以李辅国很明白郭子仪的心态,他虽然激烈的反对议和,但是如果皇帝下旨要议和,那郭子仪也不可能独走。
更何况神策军也是如今平叛军队的一部分,神策军可是掌握在李辅
国手上的。李辅国追随李亨这么多年了,自然很了解皇帝的想法。
皇帝是一定会接受史思明投降的。
李亨绝对不是一个有魄力的君主,灵武登基的时候,也是李泌和杜鸿渐架着他,李辅国劝着他,才战战兢兢的登基的。
等到登基之后,李亨还连忙派遣使者前往蜀中,询问上皇的态度。也就是这些年做久了天子,才算是有了一些天子的威严。
而皇帝身体不好,最大的愿望就是平定河东之乱,在史书上留下一个超越上皇的名声。李辅国清楚皇帝的心愿,况且这次史思明的态度算是谦卑,就算是政事堂的宰相们也应该能接受。
如今李辅国最大的心愿,自然是尽快返回长安城。
在离开长安的时候,李辅国就和张皇后有密约,而李辅国也在皇帝身边留了很多自己人,对于内外廷的消息都非常灵通。
出京的时候,皇帝身边只有鱼朝恩。
对于鱼朝恩,李辅国的评价并不高,认为他是没有威胁的狗,并不能威胁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李辅国久在宫中,看太监的眼光是很准的,也是因为鱼朝恩在他看来没有威胁,所以才留在宫中服侍皇帝的。
如果鱼朝恩有威胁,李辅国早就将他带来前线了。可是李辅国千算万算,还是让穆荣这个家伙上了位。
在李辅国离开长安之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