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史思明请降(2/4)
的纠结,就是要不要投降大唐。
在等到崔佑乾和尹子奇接连兵败的消息之后,史思明就派遣心腹和大唐联系上了。
史思明开出的条件是,继续让他史思明掌控河东三镇军权,和叛乱前的安禄山一样担任河东节度使。
只要唐廷答应这个条件,他史思明可以立刻宣布易帜,结束这场由安禄山掀起的持续两年的叛乱。
从占领两京之后,史思明就被安庆绪调回了太原。
史思明和唐军没有血战过,也没有血海深仇。
而唐军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战果,但是想要反攻河东,那肯定要等到明年的春夏了。
这场战争再拖下去,就算是家底丰厚的大唐王朝也拖不起。
反正在安禄山叛乱的前几年,朝廷也没有能够控制过河东。
再将河东封给史思明,那史思明也愿意维持大唐名义上的一统。
史思明准备归顺的消息,自然也送到了皇帝的御桉上。
李亨在接到了史思明准备谈判归顺的消息后惊喜不已,现在已经十二月了,难不成至德二载真的能够平定天下?
李亨想到了王成伟进献年号的时候那句“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今年再次让天下一统,那明年不就是“万物资始”了吗?
不过这等大事,皇帝也是要召集宰相们商议的。
已经换上衣服准备睡下的宰相裴冕,突然被大明宫的黄门使敲开门,说是皇帝连夜召见宰执。
深夜进宫议事,那必然是大事了!
裴冕立刻换上了朝服,跟随黄门令进了大明宫。
皇帝没有在含元殿召见宰执们,而是在寝宫附近的小延英殿召见了宰相们。
如今朝堂上宰相一共有六位。
裴冕、崔圆、崔涣、李麟、苗晋卿和张镐。
六位宰相中,虽然皇帝已经取消了秉笔宰相的职位,改为所有宰相轮流秉笔。
但是六位宰相中依然有地位高低。
刚刚主持了科举考试的裴冕风头最盛,隐约是诸宰相之首。
崔圆精通于军事,如今平叛的军事工作都是他筹谋的,地位仅次于裴冕。
崔涣是房琯举荐为相的,房琯罢相之后,他在政事堂的生涯已经接近尾声,如今他谨小慎微,几乎对所有事情都不发表意见,朝廷大臣都认为他很快就要被赶出政事堂了。
李麟刚刚完成了迎接上皇返回长安的任务,正得到皇帝的重用。
苗晋卿和张镐这两个寒门宰相,在政事堂中的存在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