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林第一届相亲大会(2/3)
财产比国库还要丰厚的皇帝。
五十年的税收,已经足以支撑朱见深干许多事,尤其是军事方面,大明完全可以恢复太祖成祖时的气象。
要知道,大明如今的生产力并不算底下,这五十年的税收,可谓相当坚挺,是可以买到价值这么多钱的实物的,并不存在通货膨胀的问题。
大明如今唯独稍稍有些欠缺的,依然是粮食问题,这玩意是真没办法。
在这个完全看天吃饭的时代,粮食是否充足,对“风调雨顺”四个字依赖实在太大。
所以李天心觉得,推进大明科技发展,尽快启程去美洲大陆,弄回土豆玉米等高产作物,是时候提上日程了。
先定一个小目标,把蒸汽机搞出来,让大明提前三百年开始工业革命。
这也是之前李天心,将练武也有机会长生的事,说出去的原因。
工业革命和江湖武林之间,是息息相关的,甚至可以说有很大的关系。
因为科技的发展,必然推动武器装备的革新。
当朝廷的军队,大规模列装可以轻易对付武者的热武器,那么花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去苦练武功,还有什么意义?
武功哪怕再高,也挡不住火枪的集群射击,更挡不住火炮的轰炸。
即便本世界的武力值上限,可以达到电影版东方不败的程度,不怕火枪和前膛炮,那步枪呢?机枪呢?后膛炮呢?
所以科技与武者永远是对立的,科技得到发展,武学就注定式微。
当练武的人越来越少,武林自然而然就会没落。
所以李天心才会抛出“以武入道”的论调,这就让武者们重新找到了习武的意义。
他们习武可以不为与热武器对抗,而是追求长生,追求武破虚空,得道飞升。
然后他们就会发现,当武功够高时,即便是热武器时代,他们也照样能凌驾于普通人之上。
一个武林高手拿着枪,跟一个普通人拿着枪,绝对是不一样的。
如此李天心便能最大程度的保证,武学不至于彻底没落。
武道与科技齐头并进,共同发展,才是他所追求的。
开着龙神号机甲施展夺命十三剑,更是李天心内心最深处的一个美梦。
让小部分人传承武道,让大部分人发展科技,才是这个世界最理想的发展状态。
对于百姓来说,任何时代都需要侠客,一个没有侠客的世界是悲哀的。
权贵们当然不希望存在侠客,可侠客的存在,却恰恰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