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索尔维会议(2/3)
能受邀的,皆是全球科学界的翘楚。
1911年,索尔维倡议下,首届论坛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自此每三年一届。
尤其是第五次论坛,最为人津津乐道,因为那一次,见证了量子力学两大巨擘——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与尼尔斯·玻尔的激烈辩论。
那张历史性的合影中,除了爱因斯坦和玻尔,还有玛丽·居里、薛定谔、海森堡、普朗克等诺贝尔奖得主,群英荟萃。
时光荏苒,如今的索尔维论坛影响力深远,不再局限于布鲁塞尔,各国轮流承办。
参会内容也从仅限顶尖科学家讨论,演变为专家组和新秀组两个类别。
专家组多为世界知名科学家,诺贝尔奖得主,他们不展示成果,只探讨学术问题。
像诸葛隆这样只有诺贝尔奖提名的,尚不足以参与专家组的讨论。
新秀组则涵盖广泛,不仅限于理论科学,重要的科研成就也可在论坛上展示。
据说今年,各大强国的青年才俊都将携带重要成果现身,企图在华夏的土地上抢尽风头。
华夏junai部对此高度重视,原本打算派遣诸葛隆院士参会。
然而诸葛隆院士的项目尚处保密的半成品阶段,不宜公开。
因此,junai部决定派张青参加索尔维论坛。
与张青同行的还有两位国内的年轻学者,但他们分别专注于地球大气学和农业科学,与张青的专业领域相去甚远。
"竟然是索尔维论坛,看来发布会确实无法推迟了。" 张青挠头,总不能让全球的科学家为他一人等待。
"你架子可真大,还想让索尔维论坛为你改期?就算是爱因斯坦和牛顿合体也没这本事吧。"
谷若琳调侃道。
"不过,我的原则是,未完成的实验绝不公开示人。"
"如果没有火箭回收实验的部分,我就不会参加这次会议了。"
张青面色一沉,认真地说。
谷若琳心中一震,索尔维会议的入场券,足以令无数享誉国际的专家学者为之争得头破血流,形象尽失。
张青竟坚决表示实验未完成便不去,这令那些翘首以待的人情何以堪。
谷若琳欲言又止,张青却摆手示意她不必多言。
显然,张青已下定决心,火箭回收实验未成功,他绝不轻易展示成果。
"距离索尔维会议还有十几天,你确信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完成实验?"
谷若琳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