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昭宗平天下,祸患仍隐藏!(2/5)
是防御吐蕃。治所在鄯州(青海乐都县)。统兵七万五千。
剑南节度使——职务是西抗吐蕃,南诏国境内各少数族。治所在益州(四川成都市)。统兵三万九百。
陇右、剑南两藩镇共同防御吐蕃。
岭南五府经略使(756年即唐肃宗至德元年,升经略使为节度使),早期职务是绥靖境内各少数民族各部,后期职务为防御南诏国及今印度支那半岛东南亚诸国。治所在番禺(今广州)。统兵一万五千四百。
节度使治所地成为藩镇,因此节度使管辖部队都成为藩军。
节度使具有管辖疆域内的军权、管制权、赋税征收及使用权,采用“子从父业”的父子兵军户继承制,因此,节度使制度是藩镇成为真正的独立王国,大唐朝廷很快失去对节度使及藩镇地区的控制力!
皇帝和朝廷直接控制的部队为禁军,在大唐在长安朝廷设有南苑、北苑等两个禁军司令部。
南苑由朝廷宰相和兵部按照大唐法律管理,禁军中的首都及京畿地区防御部队,禁军南军主要职责是保卫京师和朝廷。
北苑有皇帝和內宫宦官直接控制和管理,设有皇城禁卫军及殿前警卫军,北军的称呼因皇帝的个人偏好改变,曾经称为龙武军、神武军、天威军,最终北军统称神策军,天威军为神策军下属的殿前警卫军!
大唐初期,藩军和禁军兵力来源都是府兵,即军户男性人员及其子弟,府兵可以带家属从军,府兵在服兵役之外,在军区管辖土地和产业上参加劳动和生产,他们因此获得收入,养活自己和家人,甚至他们要用自己收入要购买自己的个人的单兵武器及盔甲等!
大唐初期还有一个兵源就是团结兵(相当于今日的预备役),团结兵有地方衙门兵部管理,在冬季农闲时,由衙门兵部教练团,对户籍百姓按照“一户出一兵,十户出一马,兵者之武器及钱粮自理”等制度,对百姓进行整队训练。遇到战争需要,朝廷可以将团结兵编入正规军系列,参加战斗!
但是由于大唐中后期各地军阀豪门对土地及产业兼并的加剧,军户及团结户纷纷破产和逃难,因此府兵制度及团结兵制度均无法继续执行。
于是大唐朝廷推出募兵制度,唐军通过面向社会招募士兵,并给士兵变相发放俸禄(即薪水、工资之类)的方式获得足够兵源!
但是募兵制度加重了朝廷的费用开支,为了解决经费的亏空,朝廷只能不断地增加对各地百姓征收税赋,如此将导致民众与朝廷矛盾的加剧,从而导致民变,黄巢之乱就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