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玄奘法师(2/4)
,即使死在路上,我也不会东退一步。
“我起先发愿,不到天竺誓不东归,现在为何又返回?我宁可西行一步死,不可东归一步生。”
在无数个艰险的日夜,玄奘都在心中默念:此行不求财利,无冀名誉,但为无上正法来耳,仰惟菩萨,慈念群生,以救苦为务。
玄奘毫不犹豫地说:你可以留下我的骸骨,但留不下我的神识。我此生使命只有一个,就是远赴印度,求法取经,然后回国弘扬于百姓之中。
经过漫长的旅程,玄奘终于在31岁到达印度,拜在那烂陀寺百岁高僧戒贤法师门下。短短5年间,身为外国人的玄奘,便精通了经藏、律藏、论藏,被印度信众尊称为“三藏法师”。
643年,44岁的玄奘带着满腹的学识和657部佛经,在印度全国上下信众的送别下,启程回归故国。
玄奘向太宗请求回洛阳少林寺,从事翻译经书的工作。岂料太宗拒绝了,反而劝他还俗,担任高官。
事实上,太宗本人并不热衷佛教,只是当时唐朝正处在经略西域的关键时期,他非常需要像玄奘这种精通西域文化的人才辅助自己。但玄奘在皇帝三番四次的劝说或命令面前、在万人之上的荣誉地位面前,没有动摇半分。
玄奘足足用了10多年,将1335卷梵语经文全部译成汉语,影响力遍布中亚、越南、日本…
?9月5日:你好美哦!你的美是“世界因我而美”
在厨房窗外的一片废墟中耕耘劳作,种了一万粒格桑花的种子,希望某一天,站在窗前洗菜切菜时,一抬头就能与鲜花触目相望,每天都能与美好不期而遇的时光多美呀!
因为窗外朝北,又有点背阴,所以网上查了一下,说格桑花的种子可以遇土就发芽,而且年年复生。带着对美好的无尽向往努力耕耘了63天时间,终于开了一朵橘红色的单瓣格桑花。
我称它为“欢喜一笑”,发文配了它的图片,一枝独秀,亭亭玉立于杂草中,好美!
?9月7日:踩秋。
带儿子在南湖广场玩耍,秋天很多美丽的落叶,很多美丽的落花。有棵不知名的树,落了一地小小的黄花,花心还是五角星的红色,特别美。
给儿子随手拍了一组踩花、堆花、闻花、赏花和落叶的照片,很有意境,如今看来,依然喜欢。还有他在广场健身器材活动的照片,小小的人儿,如今已是一米二三上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刚百度了一下,它叫栾树,旺夫旺子树。有句话说“栾树花落,秋天真的来了。”还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