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神算子(2/3)
在漏斗之下,一个人就能完成出液、入模的全部工作,省时省力。
他指挥泥匠工、木匠和铁匠工做事的时候,杜迁只能傻愣愣地看着,但觉得高深莫测,完全摸不透王伦的用意,即使他和其说过什么“像流水线一样做事”的话。
他能做的,就是搬家:把为数不多的家当从原先的破旧小窝里搬出来,顺便通知了一下几家销售店铺他们的新址。
做生意总需要个联络的地方么,销售都讲究个门面,现在的新居说起来就堂皇多了,连带着几位店铺老板们都觉得他们是有实力的,对得起经营“南洋”货的高大形象。
换了环境,人的精气神都来了。兄弟俩干劲十足,只用了三天时间,一条崭新的流水线已经完成。期间杜迁也和一家肉铺谈好猪油的供给,也采购了一批烧碱、食盐和木炭。
话说,这个时代的东京真的是很先进的,城市居民鲜有烧柴火的,大都用的是木炭或者煤碳。史上说“汴都数百万户,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当然这有些夸张了,实际上用木柴的也有一些人,比如像曾经的杜迁一样的潦倒者。
虽然这些东西花了不少钱,但王伦认为值得。“工欲利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些东西能够极大地解放人的双手,也能极大地提升生产力,多花了一些钱又怎么样,赚回来的速度更快!
到第四天的时候,在甜水巷的这栋新家里,兄弟俩正式起了第一锅肥皂。
前半程,除了中间添两次煤碳----时人谓之石炭外,基本上没两人什么事;到了后半程,也只是杜迁把秤好的烧碱和食盐依次序倒入铁槽搅拌了片刻而已,不断翻滚的沸水比什么搅拌都有用。
就是在最后倒模的时候,杜迁基本上也能一个人操作,果真是又快又顺畅。十个模具不到半个时辰便浇铸完成了。一锅生产250块肥皂,这个效率不算低了,而且浪费极少。
“王兄弟真有鬼神莫测之机,我还以为要做到夜里呢!”杜迁大赞。之前每天做一百块,两个人都是忙一夜的,再想不到现在产量翻了一翻多,花的时间却更少,人也更轻松了。
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不单单是肥皂这种产品,还有人的意识。要不有句话说的好么,“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再不差的。
然后就着热水再来一锅,全部五百块肥皂生产完成。
连王伦自己都没想到会这么快,那么计划就变了:“明天造一千块!”
按之前经验,五百块肥皂成本价约十两银子,他们此前赚的钱除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