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馈赠(2/3)
那个人到中年的著作郎韩驹,字子苍的。
这家伙插话插得好啊,看来也是个有眼色的,不着声色地附和了赵楷一嘴,让自己无法拒绝。但其实没有必要的。
这才知道,原来委托赵有恭府上人到开封府捞自己真是这位三皇子的手笔。想一想潘金莲和秀秀都在此间,并且看见自己一幅释然的样子,一下子似乎想得通了。
肯定是潘小娘子见自己为她们吃了官司,于是托人找关系,或许投的就是前院某位公主郡主的门子,然后找到赵楷那里,后者顺手送出的人情。
他猜得一点都不错,但是当赵楷知道送的是王伦的人情便又有一得想法,那就非为外人知也。
这么一来,就凭这份人情,他也得去啊!
“殿下胸中自有沟壑,届时定然是一场文坛盛事,小可欣然从命!”
见王伦答应,几个人都露出很高兴的表情来。有人便想:矾楼向有周邦彦坐镇,香榭楼又请到了苏过与贺铸两位大家,传闻这位王伦以一首《菩萨蛮》在同文秋社开业典礼上力压了贺铸,又相继有几篇名作传世,现在风头已然无两。若是三皇子能网罗到王伦,于声势上更增一筹。
王伦虽然欲拒还迎,最终不还是答应了吗?都是文化人,他们都理解为矜持。
说到此时,宾主尽欢。
赵楷看起来很是欢喜,想了一想,道:“如此,小王之幸也!”随手取下腰间系着的一件鸟衔花形玉佩赠与王伦:“初次见面,小王未曾备得礼物,聊以此物为赠。”
王伦看那玉佩雕刻得栩栩如生,做工极其精美,便知非凡。并且此物由赵楷随身携带,更知珍贵。
古代男子佩玉,不是因为玉的贵重,而是源于玉的品格,因为人们认为玉具有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君子的品节。孔子就说过:“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诗经》里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之句。
一般来说,玉不会轻易赠人。男人之玉,有如国之玉玺,因此又有一句古语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赵楷这份礼太厚重了,以王伦的见识,都不堪其重。
当然,他的角度也很刁钻:这么漂亮的一块玉,放到当铺去,得不少钱吧?
“小可岂敢掠美!殿下的厚爱,小可生受了!”
赵楷其实也有些舍不得,刚才有些冲动了。这块玉佩已经随身带了好几年,乃是最喜爱之物。不过既然拿出来,便没有再收回之理,所谓做戏要作足。
天家贵胄,自然要有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