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把装逼进行到底(2/3)
,竟然忝逢大家…不知道官人的这首诗唤作何名?”
东京向来是文学的殿堂。以她在东京这么多年的阅历,完全没有听到此诗,想来便是新作不久。看王伦的年纪,肯定是了,否则的话,自己不应该没印象。
但愿不是转用了某位枪手的,近年来很多文人为上位可是颇愿花钱的,只为一夕成名。
而且不是她想怀疑王伦,而是这句真的太好了,让她很难相信这种佳句会是从一个不知名的年轻生员手里做出。
“名字?”王伦想了想,腼腆一笑道:“让姑娘笑话了,此是小可适才有感而发无意苦吟了两句,如果姑娘认为它是诗的话,那它就算是吧!”
原来真是现作的啊!那就更不一般了,阎婆惜一时大喜。
打小儿她就进入这一行,吹拉弹唱无有不精,自己长得也算千娇百媚,但是始终欠缺人吹捧,一直在二流的演员梯队里打转。
没办法,宋朝娱乐业非常发达,达官显贵和富商大贾家里往往养着私人的娱乐班子,包括唱曲的歌伎、跳舞的舞伎、演剧的优伶、说书的先生,何止成百上千人。
另外宋朝的大型娱乐场所叫做“瓦舍”,一个瓦舍里又包括十几个“勾栏”(剧场),而一个较大的勾栏就能容纳几千人同时观看演出,歌舞伎倘若没有充足供应,又怎能保证这些娱乐场所的正常营业呢?
在如此多的人里面想出名,不付出点代价是不够的,因为这里面俊男靓女太多了。单论才艺,现今开封娱乐业总共七十二名当红艺人,至少一半是女的。
例如表演歌舞的李师师、徐婆惜、封宜奴、王京奴、安娘、俏枝儿、杨总惜、周寿奴、张真奴、杨望京,表演杂剧的朱婆儿、俎六姐,表演傀儡戏的张臻妙、温奴哥,以及说书的文八娘、王颜喜、盖中宝。
崇观以来,在京瓦肆伎艺:张廷叟、孟子书主张;小唱:李师师、徐婆惜、封宜奴、孙三四等,诚其角者。
这些人中,李师师、赵元奴、王仲端三人,阎婆惜不敢比肩,人家毕竟都是当今皇帝看中的女人,而且像李师师都有个御用文人周邦彦帮其写词谱曲,不想红都不行。
但是别的人,她自信有一较之力。只可惜命运多舛,她又坚持卖艺不卖身,所以只能叫好不叫座。当然若不是她坚持这般,恐怕早就会被人捧红,也轮不到高衙内和她打擂台吧?
以她在文学上的造诣,别的不敢说,这品鉴能力是绝对的,也自然能够听出里面的门道来。
王伦吟的,分明是一首好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