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 新年 “薨了一位皇子。”(6/7)
的。”
冼敬没好气地道“那是因为十年前、二十年前,朝廷下令丈量、检视的时候,下面上来的数未必是准的。”
窦朋和陈萌都说“是这样。下面各乡对县里报的时候差一点,县里报到州里再差一点,州里报到朝廷再差一点。”
要不怎么说亲民官重要呢
一点一点累积,朝廷抱着漂亮的数字安卧,实际上下面的情况已经不乐观了。中枢大臣,从下面干上来的,多少知道一点,但都有“我在下面的时候没干这么过分,总体问题不大”的心理。直到积弊深重,不得不整顿。
这种事,得是明君贤臣风气特别好的时候,才能让下面比较准确地报数。否则,就算是王云鹤,只有亲自盯的地方能好,其他地方也只能靠“震慑”。
要不然就是祝缨这样的,把手下的当牲口使,让户部的人亲自下去摸底。还等能控制得住手下,不被手下糊弄。
这样的代价也不小,凡派了这样差的人,祝缨都得从吏部给人家抠升迁的机会。窦朋猜想,祝缨还得有别的手段复核,因为这些人也未必是全都可信的。或者,祝缨这个已经不太好看的数据,已经是下面美化过的结果了。
郑熹没干过地方,但是大理寺的奏本他写了许多年,一经提醒也沉默。
皇帝道“这是一件大事,诸卿要用心。拿出章程之前,要保密。”
这话说得还算在谱,丞相们都答应了。
步出大殿,窦朋心中突然生出一股退意,他累了,想休致了。
其他三人商议着把祝缨给叫过来问话,他却一言不发。郑熹问他的时候,他说“啊叫来说一说,也好。”
祝缨于是又从户部被薅了过来。
她对政事堂也说了与对皇帝一样的话,又加了一句“各地情况不同,也不能一概而论,恐怕还要仔细斟酌。”
朝廷对各地的税收本来就是不一样的,有的地方税率会高一些,有的地方会低一些。这些都需要再重新精确地计算。
郑熹与冼敬各怀鬼胎,对祝缨的方案不置可否。
陈萌道“恐怕不妥,下面的手段你还不知道你只要开了一道口子,他们能把整面墙都撕了。”
其他三人点头。
祝缨道“口子已经开了,给他们透气了。谁要拆墙,那就不能怪我拆他们的骨头了。”
陈萌打了个哆嗦。
祝缨又补了一句“当然,这须得朝廷政令。要是还不成,就当我没说。朝廷与地方士绅,是手心手背,都长在手上,却又是两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