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9. 两路 也是为了保全他。权柄太重,易生……(5/8)
今王相公也病着,政事堂不能没有人,是不是补一个”
皇帝道“你看谁合适”
太子道“儿年轻,也看不准,还是要阿爹定下的。只要能做事就好。顶好不要乱哄哄的就知道吵架。”
皇帝深以为然“唉,刘、施二位要是还在就好了。罢罢就窦朋吧。”
太子想了一下窦尚书,好像也没什么不妥的,除了不是那么的夺目,守成倒也能做得。他道“只要合阿爹的意就好。”
皇帝道“身为天子,怎么能够恣意而为是要合适治理天下。你要记住啊不可随意胡来。”
太子恭敬地领了训。
郑熹这里选派了御医往北送,这里又派了信使找祝缨。
郑熹把御医送走,同时又写了封长信给祝缨,托她留意照顾一下郑侯。如果可能,对中军大营也再多上心,协助郑侯办一些事,尽量隐瞒消息。如果有“万一”,提前送一消息回京,他好准备。
御医上路,郑熹便召来了温岳。
温岳丁忧在家有些日子,眼见出孝,该安排上了。
郑熹更不废话,问温岳“你的本事,还没落下吧”
“不敢懈怠。”
“好,你去大营报到吧”
温岳忙问“那禁军”
“我安排别人。你到了军前,戒骄戒躁,要谦逊谨慎,敢于担当。如此一来,才好谈以后。”
温岳试探道“君侯”
郑熹道“但愿只是微恙。你到了那里,与子璋会面,他是个念旧情的人,必会照应人的。他于军事不甚了解,你要与他好好相处。”
郑熹想得很周到,祝缨身份勉强够了,且是个管补给的,拿捏住了前线的将士,可以比较好的执行郑侯的安排。但是其他方面,想必是不如温岳一个祖上就混行伍的人。趁着郑侯还在,接下来还有祝缨照应,把温岳送上去,立功,受赏、升职。
慢慢通过温岳继续掌控军中的部分势力。
温岳忙答应了。
郑熹动作很快,温岳在御医后面也跳上了北上的大路。
郑熹寻思着,自己的安排应该很周到了,剩下的就看天意。环顾四周,只见政事堂里唯有他一人,竟生出一点点寂寞的味道来。
忽然有点想王云鹤了。
一声通报打断了他的思绪“相公王相公来了”
郑熹的目光砸在了通报的书吏的身上,将这书吏看得一个哆嗦“相、相公”
郑熹收回了目光,正一正衣冠,疾步出迎。却见王云鹤被两个书吏搀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