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鸡枞花汤(2/3)
刚一回身,就见大姐摘了好几个,一把全塞嘴里。
“……别吃了,分头行动。”
陈蕙兰仰头,山间雾气萦绕,颇有种仙气飘渺的感觉。
沿路走是找不到好菌子的,必须进入密集的树林。
尤其是草窝里、棕黄色的干松针附近、潮湿的腐殖土边,很容易发现菌子的身影。
刚下过一阵大雨,湿气重,菌子的香气夹杂在山林之间,引得无数靠山吃山的农人前往采摘,导致漫山遍野全是人。
个个都全副武装,人手一个小提篮,再加一根细竹竿做的简易耙子,已是捡菌子的顶配装备。
陈蕙兰从头到脚包裹的严严实实,防止树枝刮伤和蚊虫叮咬,别小看林间的小飞虫,稍不留神能把整个人叮肿。
刚上山不久,陈蕙兰眼尖地发现一窝青头菌,喜上眉梢。青头菌是青伞伞,白杆杆,好辨认,口感清甜。要是放在2022年,能卖到八十甚至一百多块钱一公斤。
菌子越卖越贵也是无奈之举,随着全球变暖,天干地热,山上枯草一片,菌子想冒都冒不出来,物以稀为贵,自然而然抬高了菌子的价格。
但90年,只要下过一场大雨,菌子能在一夜之间繁衍生息。
采完青头菌,小提篮底层就被占满了,陈蕙兰又往山上前行,不多时看到成片的牛肝菌,叫她兴奋地扔下竹竿快速采摘,生怕被人瞧见了过来哄抢。
牛肝菌算是菌子届的扛把子,基本上找到一个就能找到一家。
这一窝是牛肝菌的其中一个品种,叫红葱,又名见手青,顾名思义,人手一摸菌子杆杆会变成青黑色。这种见手青非本地人一定要慎重食用,因为带着微毒!
除了见手青,陈蕙兰还分别把牛肝菌的其他品种光顾了一遍,不过相对来说数量很少。
黄牛肝菌又名大脚菇,是牛肝菌里最肥大的,黑牛肝菌又叫黑幕网,外表和菌肉全是黑色的,白牛肝菌被叫做白葱,煲汤鲜香味甜。
采完这波,小篮子用完二分之一,陈蕙兰不由得感叹,还是早些年的菌子好找。
不过,刚感叹完,陈蕙兰运气大减,一路上只能发现杂菌。
诸如鲜黄如鸡油的鸡油菌,状似珊瑚一样的扫把菌,破损后会冒出白色奶浆的奶浆菌,还有麻布菌、皮条菌、喇叭菌,愣是把小提篮装的满满当当。
幸好让大姐背了背篓,不然陈蕙兰只能黯然伤神的回家了。
“妹儿!快来——”
大姐粗旷的嗓门回荡于山间,陈蕙兰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