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我在红楼当公主53(1/4)
柳芾拿出来的是从历代的书籍中找出来的关于晒盐技术的记载,&nbp;&nbp;实际上,晒盐法并不是稀奇的东西,起码唐朝的地理志上就有着晒盐的记载,&nbp;&nbp;只是唐朝之后,连年战乱之后,&nbp;&nbp;宋朝也没能真正一统中原,&nbp;&nbp;那会儿因为土地兼并严重,宋朝不得不将大量的失去了土地的流民编入厢军,&nbp;&nbp;另外就是为了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好养活更多的人口,&nbp;&nbp;因此,晒盐这种需要人力物力相对比较少的技术自然不会被重视,&nbp;&nbp;尤其,&nbp;&nbp;那会儿同样也是私盐横行,加上青盐的大量流入,&nbp;&nbp;对于海盐大家也不是很重视。等到后来就更别提了,总之,晒盐的技术往往就是昙花一现,或者说变成了煎盐法的前置,&nbp;&nbp;先通过盐田得到初步的盐卤,&nbp;&nbp;然后再进行进一步的加工。甚至,因为宋末连年战乱的问题,盐田都荒废掉了,后来就恢复到了比较原始的煎盐法。横竖耗费的是盐户的人力物力,盐商们也没这个动力去改进技术。
但是现在情况又不一样了,制盐肥的是那些盐商还有跟那些在上一层利益链上的人,底层的盐户被如今的盐政坑得不要不要的,&nbp;&nbp;比起继续做盐户,只怕他们宁可卖身给大户做奴婢!因为盐户在那些人眼里,那真的是奴婢都不如,完全就是消耗品。所以,解放出一批盐户并不会有什么影响,毕竟,盐户本来就集中在沿海一带,沿海那边,各种短工长工多得很,起码几十年内不用担心生计的问题。
柳芾将他跟风瑜一起整理出来的关于晒盐的记载跟几个人说了一下,然后又指着后头画出来的简易的图纸说道:“晒盐法说破了其实很简单,开挖盐田,涨潮的时候纳入海水,用堤坝拦住,注入到盐田之中暴晒,最后也就能够得到粗盐了,用水车,筒车之类的提水,其实很快的,这样也能省掉大量的人工和柴火,也就是一开始的时候,建造盐田会花费一些力气,后来也需要维护,但是,相比较起来,这个成本起码要降低七成甚至更多,市面上,私盐的价格再低,也不会比平价时候的官盐低七成吧!”
张安远看着图纸,再看看摘录出来的各个古籍上头的记载,神情很是纳闷,这样成本低又简单的办法,怎么就那么容易失传了呢!一边贾赦却是看到了其中的好处,真要是改了盐法,如今那些盐商只怕都要换一遍,哪怕这个盐法改了,但是,盐利就算是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