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科举制的俩前提,诸葛乔兵临长安(加更求月票求追)(1/4)
夏口。
得到军令的诸葛瑾,将合肥的战报整理后,交由幼子诸葛融乘快船走江陵城入上庸。
相较于诸葛乔和诸葛恪精于务实,诸葛融虽然继承了诸葛家的聪慧基因,但却沉迷寻章摘句和奢靡享乐,看似多才多艺,实际上在学问上是博而不精。
唯一值得称赞的,是诸葛融继承了诸葛瑾的宽容脾性,不争不抢。
对这个幼子的脾性,诸葛瑾亦是挺头疼的。
不论是诸葛乔还是诸葛恪,都是当世智勇才俊。
尤其是诸葛乔,虽然只有十八幼龄但已名震当世,堪称大汉麒麟儿。
诸葛恪虽然次了些,去年也助孙权平定了丹阳的山越,收服山民三万余人,如今更是跟着孙权在合肥参赞军机、统兵作战。
唯独诸葛融,即便是在军中都是锦文绣,独为奢绮。
每次诸葛瑾拿诸葛乔和诸葛恪来勉力诸葛融的时候,诸葛融就会以“诸葛家的优良传统,次为龙,长为虎,幼为犬;我与均叔皆为犬,尽孝守家业即可。”为由,气得诸葛瑾说不出话来。
可诸葛瑾又没法反对。
诸葛瑾不如诸葛亮,亦是当世英杰,唯有诸葛均名声不显,务实家业。
同理。
诸葛恪不如诸葛乔,亦是当世俊杰,作为幼子的诸葛融,务实家业不是很正常?
这,就叫优良传统!
“叔长。”
诸葛融虽然只有十六岁,但诸葛瑾为了让诸葛融能早日立业,早早的取了表字。
“此去汉中,你见了你二叔后,就去关中寻伯松,跟着伯松历练几月。”
诸葛融讶然:“阿父,伯松兄长如今为二叔嗣子,我跟着伯松兄长历练,你就不怕吴王猜忌吗?”
诸葛瑾瞪眼:“吴王器量,岂会狭隘?”
“若能学得伯松三分本事,回到江东后我亦可向吴王举荐你。”
“吴王又岂会猜忌?”
诸葛融眼皮垮拉:“阿父,诸葛家的――”
刚要开口,诸葛瑾就喝斥道:“你均叔是要尽孝守家业,不是没才能;你是现在没才能,别跟我提尽孝守家业。”
见诸葛瑾发怒,诸葛融缩了缩脖子,不再多言。
然而。
诸葛融心中却是打着歪主意:待去了二叔处,我就谎称要在汉中玩几个月,二叔必不会让我去关中。
假意承诺会跟着诸葛乔历练,诸葛融乘快船前往江陵城。
到了江陵城,糜芳又安排了军士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