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胆战心惊的一堂课(上)(3/4)
,点点头,以示鼓励。
娴儿微一沉吟,站起身来,双目闪亮,轻启朱唇道:“难得之物只在难得,贵贱与否,则在人心。圣人教人,不以物之难得为贵,无贵便无贱,心中自可一视同仁。既无贵贱,如何起贪利之心,无贪利之心,便更无占盗之意。”
她看了看先生,老先生抚掌点头。她便接着道:“这便是后边的‘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贤与愚不过是名,贵与贱只在于利,固有不同,不过人心所欲。此心无欲,方归根本。既明此理,世间所有,自归本来,物如此,人亦如此。”
我去!侯非鱼不由暗暗惊讶:小丫头厉害啊,听着她这解读,似乎要奔着明心见性,心外无物,或者奔了格物致知的路数去了唐朝的小孩儿,想法都这么牛了么
老先生示意她坐下,慢条斯理道:“你二人所思所答,皆各有其理。都有道理,都很好。以你们这般年纪,能想到这里,实属不易。放了外间,怕是要有人,惊为天人了。我确实喜你二人聪慧,所以今日多说一点罢。”
老先生坐直了身子,眼睛看着远处,似有所忆:“这世间,你有你的道理,我有我的想法。圣人之间,亦是如此。若有不同,仅仅你的对了,我的便不对么我的对了,你的又何须定然是错纵然这二者似是相冲,却也未必就定要有那错的一方。‘不见可欲,使心不乱’,三小姐言,世间所有一视同仁,也可谓是一条道路了。”
侯非鱼眼见这俩人听得先生赞许,高兴地小脸通红,笑容都掩饰不住。毕竟是孩子嘛,能这样,不容易了。搁他小时候被老师这么夸,还“惊为天人”,回家绝对敢作翻天,爹妈咋打都制不住那种。
老先生继续道:“我之所以舍了《五经义疏》,来讲《道德》,便是想你们能懂这‘思辨’之理。之后,则有‘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之道,那是《礼记中庸》篇的内容了。”
二人点头答是。
老先生又道:“你们看,这道德本是道家之根,顺其理,却可以将之导至儒家之贤人所言。可见这天下道理,本是相通,又何必强做藩篱,画地为牢”
老先生手捻长髯,长叹一气,道:“望你二人将来,不论作何事,不论做何想,如有与你等持不同见解之人,要有容人之量,要耐得下心思,去听听、去看看对方的道理。纵与我之所思有诸般不同,他却未必是错。记得要保有此时之心境,明晓思辨之法则。谨记,谨记。”
二人又再起身应诺。
老先生微笑点头,道:“小侯爷,老朽所言,你可听得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