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易忠海表示不服(2/4)
后罩房,院里谁家也比不了那处小院格局。
真是关起小院门就可以不理院外的事儿,是谁都对那处院落垂涎三尺。
再加上张永弼是个出家人与世无争,早年间捡的叫墨言小叫花子也是个窝囊废,可是没少被院里边边大的孩子们欺负。
真是应了那句话:只有起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外号。
墨言=莫言,这是大院里人给小叫花子起的外号,跟院里另外一个怨种傻柱有异曲同工之妙。
孩子打了架难免会叫大人出头,那么院里的管事大爷可就占据了道义的高地。
这也是易忠海一贯的手段,让四合院里的大事小情都在他的掌控中,不过,易忠海把自己的想法隐藏的比较深而已!
在这个院子里能够一眼看穿易忠海想法的也就是聋老太太,这也是为啥易忠海对老太太那么顺从,那么“孝顺”的原因之一。
一方面是笼络人心,“百善孝为先”是国人骨子里的东西,没有孝道你在这个社会寸步难行。
古代官员老爷还有丁忧这么一说呢!
另一方面老太太是五保户,是街道办拥军拥属的重点对象,由不得易忠海不上心。
第三才是重点,易忠海可是看中了傻柱和贾东旭来养老的,俗话说:前有车后有辙,易忠海只想着起个好头,让院里小一辈的人们都看着,老辈人是怎么孝敬老人的?
正所谓:君亲忠孝岂殊途,甲有方能罪乙无。
易忠海打的就是这个主意,他作为院里管事大爷把老太太伺候好了,口碑得到了,那么下面诸如贾东旭、傻柱这些小的不得有样学样的将来孝敬他?
如果按照易忠海的想法发展下去,他和老伴的养老问题不就妥了吗?
所以,凡是涉及到傻柱和贾家的事情,易忠海都会尽力出头,但考虑到人言可畏,又不能偏颇的太过厉害。
其中的分寸向来易忠海掌握的很好,不过在私塾小院那间房子的问题上,不知怎的就拿捏的不到位了。
这其中跟张永弼不无关系,就院里的资历而言,张永弼可是第一个住户。
从社会关系上而言,街道办好像每年的过年看望过老太太后,都要在张永弼那里坐一会儿。
这让易忠海心里很不舒服,别看他现在执掌四合院管事已经有不下十年了,但是街道办从来和他走动过,即使有也多事公事。
“娘,咱娘俩说句体己的话,这么多年了,老话说得好:向己不为偏,东旭是我徒弟,老贾没了,我这当师傅的把他当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