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死到临头了,还敢挑衅(2/5)
处便有冷枪打来,轻重武器都有,不少士兵中弹,死了的也有七八个。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岛民们除了几个被燃烧的芦苇燎伤的以外,几乎没有任何伤亡。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由于惧怕再有舰艇被困,岗村不敢再放炮艇进来。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就这样僵持了三天三夜,炮艇上的小日本们差不多弹尽,而粮早已经是绝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最后,刚才只能押着与鹧鸪岛接壤此时却一水之隔的镇南县的伪县长夏敬轩,摇了条乌篷船,打着白旗进来谈判。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王以栋审时度势,接受了岗村的条件。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其实条件很简单,不得容留任何抗日激进分子,并协助日军搜捕可能过境的敌对力量,如果发现任何敌对分子,要及时上报岗村,日军如果从别的渠道得到确凿的消息进荡抓捕可疑分子,需要提前照会荡方。如有军需物资需要过境,也要提前予以照会,荡方有义务保证过境物资的安全。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王以栋完全把这些当做了一场生意,尤其是他强调必须写上有偿提供粮食和其他生活物资,并且拒绝“投降书”这三个字,只能签“合作协议”。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面对七八具盖着白被单的士兵的尸体,还有已经在烈日下饥肠辘辘险些脱水的士兵,岗村把打掉了的牙咽到肚里,叽里咕噜地说了串日本话,还是在协议书上签了字。为了协助抓捕激进分子,岗村送给了王以栋三艘小火轮。那是日军在内河运输物资的老船,烧煤的,航速才十节。还因为冒烟,在大龙湖一望无际的水面上,一眼就发现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虽然岗村拿这个“共荣”的典型曾大肆地炒作了一番,但王以栋却认为,这场交易还是他赚了。更重要的是,海子荡的人,从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