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身陷囹圄前的最后一通牢骚(1/3)
到了金山,突遇大风天气,于是苏轼就在金山停留了两日。
这是苏轼离开金山五年后的复至,上次还是熙宁七年的自杭移密时的途经此地。物是人非中,使得苏轼面对眼前的此情此景不胜唏嘘,于是就将自己此前的旧诗次韵一番,赠给了宝觉长老。
抵达京口时,苏轼凭吊了位于万松冈的刁景纯墓。享年八十有四的刁老爷子为人淡泊却好急人之难,生平不置产业,宾客常盈其门,在世时不顾苏轼尚且年轻,时常称苏轼为“昆弟”。想起此前两个人的交往,苏轼还他写下了一篇祭文。
与杭僧道潜、高邮人秦观一起游览惠山的过程中,苏轼有感于唐代处士(古时候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王武陵、窦群以及朱宿的题诗用语清简,萧然有出尘之姿,遂次其韵。还赠诗惠山僧惠表和钱道人。
过松江时,苏轼与松江令关景仁(字彦长)徐安中相会于松江(亦指吴江)东门外的垂虹桥上。于是,加上道潜、秦观一共五人在一起分韵赋诗,互相唱和了一番。
将到湖州前,在湖州郊外的江边,苏轼按照官场的规矩先给监司上了一道状书。监司是有监察州县之权的地方长官的简称。宋时转运使、转运副使、转运判官与提点刑狱、提举常平皆有监察辖区官吏之责,统称监司。
在苏轼看来,湖州一带山清水秀、富裕安宁,在东南地区号称“无事之州”。自己生性本乐于鱼鸟之性、风土之美,这下可好,达到自己的满意了。因此,到任湖州后的谢表,里面的感谢之语还算是发自肺腑之语。
湖州宋时为吴兴郡两浙路,属昭庆军节度,下辖六县:乌程、归安、长兴、安吉、德清、武康,治所在乌程与归安一带。
其时,苏轼任知州的湖州领导班子成员如下:
祖无颇(字夷甫),任通判,在苏轼就任前曾代理过州事。
陈师锡,任昭庆军节度掌书记。
钱世雄(字济明),任吴兴县尉。
在徐州任上时,赵郡临城县人王适(字子立)、王遹(字子敏)兄弟在官舍中从学于苏轼。这次苏轼调任湖州,两兄弟又跟随苏轼来到了湖州。
由于两兄弟学业上刻苦努力,学问就日渐见长,东南一带的士子们都时常称赞他们。
小王兄弟的爷爷王璘,曾任工部侍郎,其父叫王正路,曾知濮州(今河南濮阳市范县濮城镇),因此这两位也算是“官三代”。后来,苏轼在湖州获罪,旁人都唯恐避之不及,只有小王兄弟丝毫不避嫌,将戴罪的苏轼送至郊外,充分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