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2/2)
位贾昌衡,是北宋著名政治家、经学家、宰相贾昌朝之弟,真定获鹿(今属河北)人。贾昌衡也曾向朝廷举荐过苏轼,乞召苏轼为近侍,但没能成功。
京东西路提刑孙颀,此时被调任湖北转运使,当时的李清臣、孔宗翰为京东东路提刑,辖京东东路、京东西路,而孙颀任京东西路提刑。在苏轼所处的时代,这种各路之间的分分合合,时有发生。
孙颀,一字景修,长沙人,少孤而受教于自己的母亲,后官至太常少卿。
高邮人秦观(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要进京应举,路过徐州时,在李公择的引荐下前来拜见苏轼,这是秦观与苏轼的第一次相见。
秦观将他的诗词呈给苏轼,苏轼翻看到了他的词,只见章法、句法相对疏朗,而字法尤显典雅精致。小秦用疏朗流畅的章法,连接精致典雅的词句,使得词句既较柳永高雅,又不似周邦彦那般凝涩晦昧、难以索解,而是融入技艺又不逞弄技艺,这真是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佳境。
秦观在徐州没有待多久,便旋即北上。小秦还很会来事,顺道还拜访了在南都的苏辙。
在离开徐州时,秦观写下了那首著名的《别子瞻》,其中的“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不将俗物碍天真,北斗已南能几人。八砖学士风标远,五马使君恩意新。”句,正是抒发了对苏轼真心地仰慕、赞美与不舍的情感。
众所周知,在宋代词体演进的过程中,秦观曾作出过突出的贡献。
秦观的感伤词作形成了词史上影响巨大的抒情范式,在他之前,晏殊、欧阳修以珠圆玉润之笔写作名臣显宦的闲雅之词,晏几道以空灵悠缈之笔写作没落公子的感伤之词,柳七郎风味失之浅俗,苏轼词的豪宕不羁又非“本色”、“当行”,他们皆不能被广大文士所理解和接受。秦观的出现,则成为后世人们普遍师法的对象。
所以,当时的苏轼认为秦观有屈原、宋玉之才。以至于后来,当得知秦观客死于北归的路上之时,苏轼竟发出了“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的哀叹!